【中華百科全書●史學●閩變】 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野心軍人李濟琛、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等,假藉抗日之名,勾結中共及「第三黨」分子,在福建發表通電,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更改年號,設偽都於福州。
翌日,李濟琛等通電脫離中國國民黛,取消黨旗與國旗,毀棄國父遺像,及三民主義等書籍,公開背叛黨國。
二十四日,陳銘樞自任「行政委員會主席」,改十九路軍為「人民革命軍」,以蔡廷楷為「總司令」,陳友仁為「外交部長」、章伯鈞為「教育部長」、黃琪翔為「參謀總長」。
並組織「生產黨」,其口號:「一國最高權力屬於生產人民,以農工為國家骨幹,商學兵為附屬,而定計口授田。」
發表宜言,以表示對蘇俄及「中共」聯盟之意願。
同月底,福州屢次舉行「民眾大會」,至十二月十四日,叛徒將福建分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江四省,以遂其割據之野心。
閩變既起,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國民政府明令行政院、軍事委員會迅速處理。
二十二日,蔣委員長發表告十九路軍將士書,勸以國家為重,顧全大局。
二十六日,復遣飛機至福州空投文告,促十九路軍將士從速反正。
以陳銘樞等執迷不悟,十二月十五日,政府乃下令褫奪李濟琛、陳銘樞、蔡廷楷等本兼各職,授命蔣委員長主持討逆軍事。
二十八日,蔣委員長親赴前線,分兵三路攻入福建:一路由浙江進攻福建北部;
一路由江西東向;
一路肅清閩、贛邊區共軍,隔斷與叛軍間交通。
另派海軍南下,進攻廈門、福州,並遣空軍掩護助戰。
是時因國難嚴重,全國上下對叛徒無不憤慨,福建人民尤不肯為叛徒所利用。
民國二十三年元月,國軍全線發動攻擊,叛軍紛紛反正,李濟琛、陳銘樞、蔡廷楷等相繼逃亡,所謂「人民政府」無形消滅。
三十日,軍事委員會將十九路軍殘餘改編為第七路軍,任毛繼壽為總指揮,而福建全部平定。
(李守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