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吳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06:2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吳縣

 

今江蘇的吳縣城,是長江三角洲最古的大城。

 

自從周初封太伯的後人於吳,這個地區就成為中原移民的根據地。

 

等到春秋的吳國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吳國的都城,今吳縣地方,就成為長江下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樞。

 

現在的吳縣城相傳是吳王夫差時代建築的。

 

後來越國滅吳,也成為越國的都城(相傳越王句踐曾一度遷都琅邪,但其主要的根據地還是吳)。

 

秦滅楚以後,在長江下游置會稽郡,吳縣仍為郡治。

 

到西漢時代,初期的吳國以及景帝以後的會稽郡,均以吳縣為治所。

 

到了東漢時代,南方人口增加,才分吳郡和會稽。

 

吳郡治今吳縣。

 

會稽郡治山陰縣。

 

吳郡和會稽郡雖然分治,但兩郡關係極深,「吳會」成為一個通用名稱。

 

「吳會」連稱,和如今「江浙」連稱是一樣的含意。

 

許多辭典中,雖然認為「吳會」的會不是「都會」的會,但要知道這是東漢以後的習語,指吳郡及會稽郡兩郡,用西漢制度,以會稽郡治在吳來解釋,仍是十分牽強的。

 

在西漢時期,南方滿萬戶之縣而置縣會的(不滿萬戶為長),只有吳和長沙。

 

而這兩個都市規模,都一直未變,保存到近代。

 

吳縣有宋石刻的平江城圖,這是中國的一個最早的都市圖,和現代蘇州城的規畫大致相同。

 

開了八個城門,西面是閶門、金門、胥門和盤門,北面是平門和齊門,東面是晏門和葑門。

 

只有南面未開城門。

 

這表示運河在西面,運河的運輸比較重要的緣故。

 

不僅如此,城內也有縱橫的運河,可以和義大利的維尼斯和泰國的曼谷相比。

 

這也代表著古代吳人的水上生活。

 

吳縣自西漢為會稽郡治,東漢為吳郡治,隋文帝改郡為州,吳縣為蘇州治,宋為平江府治,元為平江路治,明清皆為蘇州府治,清代吳縣與長洲、元和同為蘇州附郭縣,民國併長洲及元和入吳縣。

 

(勞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1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22:53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