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二五臟標本】
五臟標本
《經》曰:五臟者,中之守也。
蓋言身形之中,五神安守之所也。
夫肝者,在天之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通竅於眼,在時為春,在方為東,在色為青。
《經》曰:東方木也,萬物所以始生也。
又曰: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腎水為母,心火為子,與膽為腑,克土養筋,故久行則傷筋。
司藏魂,其類草木,其畜雞,其卦巽,其性仁,其充筋,其華爪,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
其音角,角者觸也,象陽氣觸動而生也。
其數八,其病在筋其臭臊,其聲呼,其氣噓,其液淚,其味酸。
有餘怒,不足悲。
外應爪甲色青,然欲如青玉光澤,不欲如藍。
《靈樞》曰:爪濃者膽亦濃。
更肝主風,風喜傷肝,病主驚風,痘主水泡,若恚怒氣逆,則傷肝氣。
若燥氣盛則病,其病候面青筋急多怒,眼痛日閉,不欲見人,或兩目連扎臍左動氣。
若肝實,則直視大叫,呵欠項急頓悶,日赤多怒,頭眩痛引兩脅小腹之下。
若虛則目昏胸痛,切牙吹氣,筋縮拘拳,恐懼加人將捕。
若絕則唇腮反青,四肢多汗,然肝絕者,八日死。
平脈則春旺七十二日,脈弦緩而長,然春弦者,端直之狀,細弱而長,其賊脈則浮澀而短,與夫面白亦逆,其危脈弦如張弓弦。
心者,在天之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在時為夏,在方為南,在色為赤,通竅於舌。
《經》曰:南方火也,萬物所以盛長也。
又曰:臟真通於心。
心藏血脈之氣也。
肝木為母,脾土為子,小腸為腑,克金主血。
若久視則傷血,司藏神,其類火,其畜羊,其卦離,其性禮,其面華,其應四時。
上為熒惑星,其病在脈。
其音征,征者,止也,物盛則止也。
其數七,其臭焦,其聲言,其氣呵,其充血,其液汗,其味苦,外應掌色赤,然赤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靈樞》曰:心應脈。
皮濃者脈濃,脈濃者小腸濃,更心主熱,熱則傷心,病主驚熱,痘主紅斑。
若憂愁思慮則傷心,寒氣勝則病,其病候,面赤喜笑,心煩掌熱而口乾,間日妄語,臍上動氣。
若心實,則上竄切牙,口乾喜笑,身熱汗血,而筋脅膺背痛滿,或叫哭而搐。
若心虛,則恍惚多驚,憂煩少色,咳嗽舌強,腰背酸痛。
若心絕,則搖頭直視,形如煙熏。
然心絕者,一日死。
平脈則夏旺七十二日,而脈洪緩,洪者浮大而散,來疾去遲。
其賊脈,則沉濡而微,與夫面赤亦逆,其危脈鉤,如操帶鉤。
脾者,在天之濕,在地為上,在人為脾,在時為四季,在方為中央,在色為黃,通竅唇口。
《經》曰:脾脈者,上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
又曰: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心火為母,肺金為子,與胃為腑,克腎水,主賞肌肉。
若久坐則傷肉,司藏意智,其類土,其畜牛,其卦坤,其性信,其華在唇四白,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其病在肉。
其青宮,宮者中也,土位居中,為五行建極也。
其數五,其臭香,其聲歌,其氣呼,其液涎,其味甘,外應四肢而色黃,然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土。
《靈樞》曰:脾應肉。
肉KT (肉KT 分理也)。
堅大者胃濃,更脾主濕,然濕則傷脾,風氣勝則病,其病之候則必面黃,善思善嗜,體重卵痛,四肢不收而怠惰。
脾實則肢體重著而不舉。
腹脹尿秘而善飢,昏睡身熱而飲水,膽虛則少氣,吐瀉生風,或爭食不消,腫脹腸鳴,四肢無力。
脾絕則臍突唇反,環口黧黑,突汗發黃。
然脾絕者,十二日死。
平脈則寄旺於四季之末,各一十八日。
其脈溫濃,蓋胃氣行臟腑之間,故平和不得見,其衰乃形焉。
賊脈,則引長而緊,與夫面青者逆。
危脈則狀如雞雀啄,止而復來。
肺者,在天之燥,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時為秋,在方為酉,在色為白,通竅於鼻。
《經》曰:西方金也,萬物所以收成也。
又曰:臟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脾土為母,腎水為子,大腸為腑,克木主氣,若久臥則傷氣,司藏魄,其類金,其畜馬,其卦乾,其性義,其華毛,其候鼻,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其病在皮毛。
其音商,商者強也,象金性之堅強也。
其數九,其臭腥,其聲哭,其氣哂,其液涕,其味辛,外應皮毛而色白,然貴如白玉光澤,不欲如堊。
《靈樞》曰:肺應皮,皮濃者,大腸濃,更肺主燥,然燥則傷肺,病則為嗽,痘主膿泡。
若熱氣勝則病,其病之候,則面白悲哭,手掐眉目鼻面,嚏涕吐衄,喘咳寒熱,脅有動氣。
肺虛則難息,呼吸少氣,鼻涕咽乾,喘乏咳血而唇白。
肺實則悶亂喘促,咳嗽上氣,鼻塞脛股脊痛而胸滿。
肺絕則汗出,發潤喘而不休,毛髮氣出。
然肺絕者,三日死。
平脈則秋旺七十二日,而脈浮毛,毛者稀軟之狀,輕虛似浮。
其賊脈浮大而牢,與夫面赤皆逆。
危脈則毛如風吹。
腎者,在天之寒,在地為水,在人為腎,在時為冬,在方為北,在色為黑,通竅於耳。
《經》曰:北方水也,萬物所以合藏也。
又曰: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肺金為母,旺水為子,膀胱為腑,克火主骨。
若久立則傷骨,司藏精與志,其類水,其畜彘,其卦坎,其性智,其華在發,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其病在骨。
其音羽,羽者,舒也,陽氣將復,萬物舒生也。
其數六,其臭腐,其聲呻,其氣吹,其液唾,其味鹹,下應腰腎而色黑,然黑欲如重漆光澤,不欲如炭。
《靈樞》曰:腎應骨。
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更腎主寒,然寒則傷腎,病主為疝,痘主黑陷。
若淫欲過度,則傷腎,濕氣勝則病,其病之候,則面黑恐欠,足寒逆氣,腹痛飧泄而後重,臍下動氣。
腎實則腹膨脹而體重,少氣不言,骨痛飧泄並小便少。
腎虛則欲墜,下縮身而青白,顱囟開解,下竄畏明,心懸如飢,胸痛引春,厥逆溲多而耳鳴。
腎絕則反目直視,狂言遺尿,腰折骨枯。
然腎絕者四日死。
平脈則冬旺七十二日,而脈沉濡石石者,沉濡而滑,舉指脈疾。
其賊脈,則緩而大,並面大黃皆逆。
其危脈則石如轉索,去如彈石。
此是臟腑之大略,然心為血之主,而肝又為血之臟,是以血出之於心,而納之於肝也。
抑肺為氣之主,而腎又為氣之藏,是以氣出之於肺,而納之於腎也。
至於脾胃,尤為後天元氣之本,化源生發之機,五臟六腑之大源,氣血精微,莫不愿之以長養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