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證歷節病】
太陽證歷節病(風濕性關節炎)
柴××,男,13歲。
四川省郫縣團結鄉,學生。
【病史】1975年11月,在校義務勞動中遇雨,全身濕透,身覺不適。
翌日,感周身骨節煩疼,服藥效不顯。
一月後,雙膝關節逐漸腫大,骨節變形,膝關節周圍出現硬結。
1976年1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動困難。
經××醫院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
同年2月初來診,按歷節病論治,月餘病癒。
【初診】患者已臥床不起,由其父背來就診。
全身關節疼痛,尤以四肢為甚。
雙膝關節腫大,膝面有多處硬結,雙手掌脫皮,雙腳邊緣紅腫麻木。
晚間自汗出,食欲不振。
舌質較紅,苔白微膩,脈浮緊數。
此為太陽證歷節病。
法宜驅風解熱,化濕散寒,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主之。
處方 桂枝12克 赤芍12克 知母12克 麻黃10克 生薑10克 白朮15克 甘草6克 防風12克 苡仁20克 三劑 。
【辨證】本例勞動中大汗出,風寒濕邪留注關節。
正如仲景所云:「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
歷節黃汗出,故日歷節。」
又云:「諸肢節疼痛,身體廷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此例主證突出,風寒濕邪致痹,病屬太陽類似證。
但已有風從熱化之象,故去附子,加苡仁以增強滲濕利痹,止痹痛拘攣之效。
【二診】上方服三劑,下肢漸能屈伸,諸證皆有好轉。
守原法加遼細辛再服兩劑。
【三診】膝關節及腳腫消,膝面硬結縮小.變軟。
全身關節仍有輕微疼痛,原方加減續服。
處方 桂枝10克 赤芍12克 麻黃10克 生薑10克 白朮12克 甘草3克 防風10克 茯苓12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前胡10克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遼細辛3克 囑服數劑,可停藥,注意生活調養,忌食生冷和預防風寒。
月餘後,其父來告,小兒關節已不疼痛,雙膝硬結消失,病已痊癒。
1979年7月追訪,其母日:玉兒已長成人,身體很健壯。
自範老告戒後,不准他洗冷水澡、食生冷之物,四年來病未復發。
【按語】以上四例太陽證,西醫辨病大體相同。
但范老臨床施治方藥,各有所異:田例風濕之邪,留窪肌腠,下肢局部氣血阻滯,以桂枝湯加味輕取之;楊例風濕相搏,衛陽已虛,腰劇痛不能轉側,桂枝附子湯中重用附子,溫經逐邪,助腎陽而立衛陽之基;湯例風寒濕邪久留骨節,又突然轉重,甘草附子湯中重用附子,速開筋骨之痹;柴例病屬歷節,兼有風從熱化之象,故去附子,後加羌獨柴前而收功。
四例皆屬太陽證之範疇,或稱太陽類似證,病因與病位相似,但理、法、方、藥有所不同。
可見範老既重「辨證」,又嚴「論治」,且善於「同病異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