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24-12-10 19: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愛滋病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是一種經由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或母子垂直傳染的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此症是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俗稱愛滋病毒)所引起的。


此種病毒可侵犯並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使人免疫機能減低,身體抵抗力降低,導致病毒、細菌、黴菌、原蟲等可輕易侵入人體,而引起各種伺機性感染;或發生與免疫有關的癌症,最後導致死亡。


愛滋病自1981年首度於美國「疾病與死亡週報」報告,至2006年12月底止,依UNAIDS(聯合國愛滋病組織)預估,2006年全球存活之愛滋病毒感染人數為3950萬,2006年新增感染人數為430萬,2006年全球有290萬人死於愛滋病,愛滋病是世界性而非地區的疾病,因此被喻為本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它能威脅人類的生命,有“廿世紀黑死病”之稱。


感染愛滋病毒之後,開始沒有任何症狀或不舒服,但過了幾週,部分病患可能出現短暫性,類似“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輕微全身性症狀,如:淋巴腺腫、脾腫、發燒、疲倦、皮膚疹、肌肉關節酸痛……等,持續約幾天或幾週,爾後大部分症狀可自然消失,而進入無症狀的感染狀態,即所謂潛伏期。


潛伏期多久會發病,到目前並無定論,或半年到5年、7年、10年或更久不等。


很多學者專家研究報告,有15∼20%感染者在5年內發病,約50%在7至10年內發病,發病後在3至5年內死亡,死亡率極高。


愛滋病的臨床症狀千變萬化,無固定表徵,主要視其免疫功能、抵抗力強弱,感染到何種病菌,感染到身體何部位,即何種伺機性感染而定,譬如感染上肺囊蟲引起肺炎症狀,感染肺結核菌引起肺結核症狀,感染口腔念珠菌引起念珠菌症狀……等。


感染愛滋病毒到抗體產生,平均約需6∼12週的時間,在此抗體尚未產生的時期,就是所謂的「空窗期」。


目前最常用的檢體愛滋病毒抗體是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粒子凝集法(PA)做初篩檢驗,其敏感度及特異性均高,兩次陽性反應後,再以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做確認試驗,以減少偽陽性反應。


另外尚有病毒的培養或核甘酸測試法等種種檢驗方法。


愛滋病的治療,有三方面: (一)針對愛滋病毒,目前臺灣已用雞尾酒式混合療法藥物,可以控制病情,延緩發病時間,但均非根治之藥物。


其副作用相當大,近年則因藥物研究之發展進步,藥物副作用已漸改善。


(二)伺機性感染的治療。


(三)心理上的輔導及支持性療法,補充體力,以減輕症狀和降低痛苦。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愛滋病的病因,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俗稱愛滋病毒),屬於人類反轉錄病毒的一種,目前可分兩型即HIV-1型及HIV-2型。


愛滋病毒為球狀20面體,直徑約為1,000A;最易受愛滋病毒感染侵犯的宿主細胞為T4淋巴細胞,其他如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血管內皮細胞、B淋巴細胞、腦細胞、腸粘膜細胞亦可能被感染。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醫學辭典-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s://www.kingnet.com.tw/diagnose/single?dicId=922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1:42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