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法第二】
平脈法第二
問曰;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
榮衛血氣,在人體躬。
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
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
上下乖錯,或存或亡。
病輒改易,進退低昂。
心迷意惑,動失紀綱。
愿為具陳,令得分明。
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
脈有三部,尺寸及關。
寸為上部,關為中部,尺為下部。
榮衛流行,不失衡銓。
衡銓者,稱也,可以稱量輕重。
《內經》曰: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榮衛與脈相隨,上下應四時,不失其常度。
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
腎,北方水,王於冬,而脈沉。
心,南方火,王於夏,而脈洪。
肺,西方金,王於秋,而脈浮。
肝,東方木,王於春,而脈弦,此為經常,銖分之不差也。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趙本作「百」。
熊校記:水下二刻,趙本二作百。
按注,成本自作二,不誤。
趙本或別有意也)刻,一周循環。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877&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