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污染指標】 「河川污染指標」(RiverPollutionIndex,RPI)是臺灣用以判斷河川污染程度之量化工具,由溶氧、生化需氧量、氨氮及懸浮固體物等四項水質參數組成,根據河川之水質監測數據,將其轉化成為指標,對污染程度則加以分類為:未受污染、稍受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或嚴重污染。
河川污染指標組成中,各種水質項目包括DO、BOD、SS,所代表之意說明如下:「溶氧」(DissolvedOxygen,DO)係指溶解於水中的氧量,水若受到有機物質污染,則水中微生物在分解有機物時會消耗水中的溶氧,而造成水中溶氧降低或成缺氧狀態,破壞水中的生態平衡。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BOD)係指水中易受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質,在某特定時間及溫度下,被微生物的分解氧化作用所消耗的氧量。
生化需氧量可表示水中生物可分解的有機物含量,間接也表示了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
含氮有機物則主要來自動物排泄物及動植物殘體之分解,分解時先形成胺基酸,再依氨氮(AmmoniaNitrogen)、亞硝酸鹽氮及硝酸鹽氮程序而漸次穩定;
因此水體中存在氨氮,可表示該水體受污染的時間較短。
懸浮固體(SuspendedSolids,SS)係指水中因流動或攪動而呈懸浮狀態之有機或無機性顆粒;
懸浮固體會阻礙光在水中的穿透,對水中生物產生影響,亦是造成濁度之主因。
懸浮固體若沉積於河床,形成淤泥,則會阻礙水流。
環境保護署為掌握河川水質現況及其歷史變化情形,以提供訂定水污染防治策略之參考,於全國57個流域,涵蓋主、支流共92條河川,設置316個水質測站,定期採取水樣並分析多項水質。
依據2010年度河川水質監測年報,臺灣地區在監測總長度之河川污染程度未(稍)受污染占11.7%、輕度污染占9.5%、中度污染占39.2%以及嚴重污染占11.7%。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