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禪宗】 據佛經《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載,佛陀在靈鷲山為大梵天王說法時,閉口不言,拈花而立。
全場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就在眾人不明的情況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摩訶迦葉尊者。
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與摩訶迦葉」,因此摩訶迦葉尊者為西天(印度)禪宗第一代初祖。
據稱禪宗在印度歷經二十八代,傳到菩提達摩大師,遠從西天來中土弘揚印心佛法,為中土禪宗第一代祖師,西天第二十八祖。
菩提達摩於中國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乘商船到達廣州。
達摩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
當時在南朝主要流行的是小乘佛教,與達摩理念不合,達摩遂「一葦渡江」至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傳佛心印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出生不詳,圓寂西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15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
唐高宗鳳儀二年(677年),六祖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弘揚禪宗,影響漸大。
傳統認為六祖慧能大師是中國禪宗的開山鼻祖,它是在印度大乘禪法的基礎上吸收印度中觀思想,並結合當時中國社會情況而形成的一個大乘佛教宗派。
禪宗的理論和實踐特色鮮明而獨特,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以肯定自我價值為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其代表性觀點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人人平等」,佛性有「自覺」功用;
二、以發現自我價值為修行方法和旨趣,其重要觀點為「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三、以生活化的修行為實踐方式,其代表性觀點是「禪非坐臥」,「離相即禪」,「搬柴運水」皆是行佛道。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洛陽的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惠能弟子神會辯倒其餘宗派,讓禪宗樹立了全國性的影響。
此後禪宗又分成「五家七派」,在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在中國哲學思想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