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耶士基貝】 17世紀來臺傳教的道明會士,建立天主教在雞籠、淡水的傳教規模。
生於1593年,西班牙阿爾巴省維多利亞(Vitoria)市人,18歲加入道明會,被選派至巴亞多利德(Valladolid)省的神學院SanGregorio進修,1626年在馬尼拉向日本籍神父SantaMaria學習日語,當時日本頒布禁教令,亦拒絕西班牙船入港,耶士基貝希望赴日傳教,便先來到北臺灣的西班牙據點。
耶士基貝約在1631年來臺。
他前往雞籠(今基隆d)地區的原住民村社,在Taparri與Kimauri兩地建立SanJuanBautista與SanLuis教堂;
1632年前後,在淡水堡壘附近設立「玫瑰聖母堂」(NuestraSeñoradelRosario),並至淡水河兩岸的Senar、Pantao等村社傳教。
為方便傳教,親身居住在村社,學習方言,撰寫一些與淡水語語法、辭彙有關的手稿,以幫助西班牙人與原住民溝通;
並用淡水語譯寫天主教教理,讓住民了解教義。
後來被召回雞籠,與兩名隨護的士兵,從淡水沿著海岸走回雞籠,又到Taparri村社居住、傳教。
此時與福爾摩沙駐軍長官阿爾卡拉索(JuandeAlcarazo)合作,集資設立「聖慈悲兄弟會」,希望從事慈善事業,並提議設立學校,教育各地小孩讀、寫,以便宣揚教理。
因在各原住民村社傳教,對風俗民情了解較多,並撰寫一些描述北臺灣原住民分布、語言、習俗、生業的報告,提及各地硫磺、藤、鹿皮的採集與買賣,是有關北臺灣原住民社會的重要文獻。
1633年,與方濟會傳教士從雞籠港搭乘華人船隻赴日本,在途中被船員殺害。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