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臺北圓山子遺址】 圓山子遺址行政隸屬於台北縣(註1)中和市(註2)積穗里,位於中和市(註2)中山路南側與員山路西側之交會處;
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1°28`14",北緯25°00`02",為台北盆地南緣,清水山塊侵入台北盆地的狹長丘陵餘脈小丘;
山丘孤立於台北平原,北高南緩,山丘周緣舊名圓山子,1938年日據時期山丘上建有「海山神社」,現在山頂仍留神社紀念裨,並規劃有員山(海山)公園、中和圖書館、停車場等,南側則為墓園。
此遺址為1955年6月10日盛清沂與吳基瑞所發現,盛、吳二人為調查中和石壁湖山「防番古隘」行至中和圓山見此地斜坡弛緩,孤出平原,地形適合人類居住,乃隨前堪察而發現此遺址。
這次的調查確認遺址的範圍於圓山丘頂平坦部份長寬四百公尺皆有遺物,而遺址的中心則位於丘頂南半部與接近山凹上部之道路地帶。
凹部在海拔15公尺以上地區也有遺物。
此次的調查所採集的遺物以石器和陶器為主,包括有:磨製偏鋒小石斧、磨製石斧殘片、蛇紋岩石環、蛇紋岩石鑿、砂岩打製腰部凹入石錘、有段石斧、磨製石錛、磨製大型石鏟等,陶器有:繩紋陶片、粗砂灰色素面陶片、粗砂褐色素面陶片、細砂黑色陶片、橋狀把手、陶蓋把柄及陶器圈足等,這些遺物的發現主要說明了圓山子遺址包含二個不同的文化相。
1986年劉益昌曾在遺址採集到石斧、石錘、玉錛、砍砸器、石鏃等遺物、2004年『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畫第七期』盧瑞櫻、陳得仁二位亦曾調查過此遺址,基本上所採集到的遺物,文化內涵與盛清沂、吳基瑞二位在1955年所獲大致相同,一個是年代較早的細繩紋文化,年代約在4500-3500B.P左右,另一個是年代較晚的圓山文化,年代約在3200-1800B.P.左右,因為尚未有完整的發掘報告,因此其他有關此遺址更進一步的資料,尚待日後詳細的研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