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巴納韋梯田】
巴納韋梯田,規模浩大,歷史悠久,是菲律賓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古代文明的遺產。
位於呂宋島北部伊富高省巴納韋鎮附近的柯迪勒勒拉山區裡。
這裡有一片面積400平方千米,連綿5個高山的梯田。
其中,伊富高省巴納韋地區的梯田較為完整壯觀,又靠近公路,還設有旅遊點,人們習慣於把這些梯田統稱為巴納韋梯田。
巴納韋距馬尼拉360千米。
沿途山路崎嶇;
坡陡彎急,懸崖深谷,霧雨茫茫。
這裡層巒疊翠,一條條石渠像銀鏈似的從山頂直瀉而下。
渠裡流水淙淙,滋養著蔥綠的禾苗。
巴納韋的層層梯田上接雲霄,下臨峽谷,高低相間幾百米。
梯田裡綠油油的秧苗染翠峻嶺。
山上清澈的泉水,或引來灌田,或自成瀑布,潺潺之聲不絕於耳。
巴納韋梯田已有2000年的歷史。
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約在西元前200年,菲律賓伊富高民族的祖先就用簡陋的青銅工具開山造田,年復一年,終於用雙手雕琢成今天這樣規模宏偉的古代水稻梯田。
他們還從山頂挖塘蓄水,接引山泉瀑布,一直灌溉到山腳,使梯田終年不幹。
今天,菲律賓人在談到古代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統時,總以巴納韋梯田為例,引為自豪。
由於山勢陡峭,梯田面積最大的只有四分之一公頃,最小的僅4平方米左右。
梯田的外壁大多用石塊砌成,石壁最高約達4米,最低的不到2米。
據測量,最高的梯田在海拔1500米以上,它們與最低一層梯田的垂直距離為420多米。
盤山灌溉的水渠像巨大的臺階一樣層層上升,高聳人雲,總長度達19000千米,可繞地球半周。
砌造巴納韋梯田所用的石方超過埃及古代金字塔,菲律賓人民自豪地稱它為“世界第八古代奇跡”。
伊富高省的鄰省--高山省也有一處“登天石級”,雖不及巴納韋高山梯田雄偉,卻也極負盛名。
在公路旁百來米下面的梯田中,不時可以見到一塊塊平地,七八幢小草屋組成的小部落村掩映在婆娑的椰林中。
草屋為金字塔型,用4條小腳支撐,椰樹葉作頂,木板作牆,門前有竹梯搭到地面。
屋子只有16平方米,休息炊煮全在裏面。
屋子底下,常有婦女在織布。
屋子四周掛有野豬、犀鳥和水牛的頭骨、雙角,既是裝飾晶,也是富裕程度的標誌。
伊富高人男耕女織,善於雕刻,服色鮮豔,同我國高山族的服飾很相似。
伊富高人喜跳土風舞,在傳統的宗教儀式上,他們常以豬、雞為祭品,祈求豐收。
在這個遊覽區,使遊客感興趣的還有伊富高人的木雕。
這種木雕粗獷、質樸、富有原始色彩。
在離巴納韋高山梯田不遠的小店鋪裡,人們花費不多就能買到不少的木雕裝飾品:
有赤裸上身僅穿包裙的婦女像、反映伊富高民族多神教文化的木雕晶、能辟邪的猙獰面目的神像、為人們祈福的神掌、寓意豐衣足食的大小羹匙和保佑人們出門平安吉利的光腳板等。
目前,菲律賓旅遊部已將巴納韋高山梯田辟為旅遊區,開闢了從巴納韋直達馬尼拉和碧瑤的公路,還在窄窄的山脊上蓋了一家“巴納韋旅館”。
在旅館裡,遊客可憑欄遠眺,飽覽梯田美景。
旅館門口有兩個一人高的伊富高人男女雕像,在大廳、涼臺、過道、臥室裡,這類木雕比比皆是。
旅館裡設有游泳池,門前的機坪可起落三架直升飛機,盡力為遊客提供便利。
伊富高族是菲律賓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梯田文化引起國際歷史學家的重視。
一些學者深入山區,長年累月地考察當地的文化和語言。
他們認為,在西元前3000年,從中國南方或印度半島上來的一支移民南渡重洋,在呂宋登陸後進人山區,將梯田文化傳人。
有的移民則繼續南下,到達爪哇島和小巽他群島。
在西元前1000至西元前500年間,第二批移民來此,傳人了鐵器、陶器和織布。
因此,世界上除巴納韋梯田外,在日本南部、爪哇島和小巽他群島也有古代梯田的遺跡。
梯田地區海拔1400—1500米左右,溫低風大,水稻一年一熟,產量不高。
遇山洪暴發,顆粒不收。
因此,一個時期以來,有些青年棄農經商,或下山謀生,使部分梯田失修塌毀。
80年代初,菲律賓政府在山區發起了一個“搶救梯田”運動。
菲律賓人類安置和農業部協同國際水稻研究所推廣了高產、抗寒、早熟的優良稻種,全年都能種植,每公頃產量提高了三倍。
在梯田試種草莓和小麥,引進水田養魚技術,使山區居民收入增加,政府還向農民提供良種、化肥、農藥和技術援助,使梯田的修復漸有改善。
在菲律賓政府和山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巴納韋梯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引用: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4/2007/200710095669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