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盟旗制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1 20:3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是一軍事政治混合組織之體制,清太祖時行之於蒙古。

 

該制發韌於滿洲之八旗。

 

所謂八旗是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及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當時滿清政府將滿族以及被征服之蒙人與漢人均編入八旗。

 

無固定的治區,僅是用來畫編政治單位的戶籍記號。

 

清太祖是一位出身部落,由兼併而成業者。

 

他征服蒙古後,感蒙古民族之慓悍,將八旗制度行之於蒙古,於是建立起蒙古之盟旗制度。

 

將小部落編為一旗,大部落編為數旗或數十旗,以分解強大部落之勢。

 

各旗有規定的土地與人民,禁止越境游牧狩獵,嚴緝逃亡。

 

旗上轄以盟,使之相互監視。

 

部落既分建為旗,而旗不得無限度之擴大,蒙古部落至此已是名存而實亡。

 

上有盟長及駐劄將軍大臣之監督,中央有理藩之管轄,橫的不得連繫,縱的層層轄制,使強悍之蒙古民族,帖然服從。

 

清初既將蒙古各部落仿照滿洲八旗制建立軍事組織之旗制,如遇事變,則奉命動員,後來清廷恐日久懈生,貽誤戎機,按照各旗相距之遠近,以地勢與進發之便利與否,指定一地點與期間,命令各旗集合檢閱,因其優劣以定賞罰,是為會盟之濫觴,亦是盟制之緣起。

 

若干旗會盟地點之名稱,即定為此若干旗隸屬之盟名,旗盟關係由此確立。

 

盟設盟長一人、副盟長一人,盟內各旗重大事務,由盟長會同札薩克辦理,旗下之訴訟,札薩克不能決者令報盟長,公共審訊,或因札薩克判斷不公,亦准兩造赴盟長處呈訴。

 

而旗是蒙古地方的行政單位,首長叫札薩克,綜纜旗內的軍民司法諸權。

 

札薩克以下設管旗章京一人,承札薩克之命,統管一旗之事。

 

此即蒙古地方之盟旗制度。

 

一直至民國成立,蒙古地方還是保持原有的盟旗制度。

 

(呂秋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7:14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