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辛酉政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3 23:0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辛酉政變

 

清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西元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皇帝崩於熱河行宮,廟號文宗;

 

太子載淳繼統,年僅六歲;

 

文宗於彌留之際,為防懿貴妃那拉氏母以子貴而專權,乃授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及其弟肅順、御前大臣景壽,及四軍機大臣穆蔭、杜翰、匡源、焦佑瀛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亦即八顧命大臣,總攬朝政,而隱然以肅順為中心。

 

文宗抱病時,京師群臣皆以為一旦駕崩,皇上胞弟恭親王奕訢必將攝政,如順治故事。

 

奕訢賢明幹練,素孚人望;

 

奉命留京與英法周旋,議和撤兵,更有安定之功,故亦心存此念;

 

不意遺詔下,竟無一字及之。

 

肅順等又傳詔令其仍留京師,毋庸前赴行在恭理喪儀,刻意將之排除於權力核心之外。

 

此時文宗皇后鈕鈷祿氏與懿貴妃那拉氏各尊為慈安、慈禧太后,不甘聽任肅順等專擅,欲行垂廉之事;

 

會奕訢奏請叩謁梓官,太后召見,政變密謀,於是議定。

 

奕訢堅請太后速歸北京,以避開肅順滿布於熱河之黨羽,並力保列強決無異議;

 

手握重兵的欽差大臣勝保因奕訢之聯絡,亦同時奏請太后回鑾。

 

九月二十三日(十月二十六日),文宗靈櫬啟行,二十九日(十一月一日)返抵京師,奕訢已有周密部署,肅順等渾然不覺,方自以為全權在握,未料年均不滿三十歲之兩宮太后與奕訢迅即發動政變也。

 

九月三十日(十一月二日),太后召見恭親王奕訢、大學士桂良、周祖培、賈楨,及侍郎文祥等人;

 

並將醇郡王奕訢於熱河繕就之諭旨,交恭親王當廷宣示,歷數肅順等人專擅之罪狀,拿問載垣、端華、肅順,並將其他五贊襄政務大臣革職。

 

當授恭親王為議政王兼領軍機處,桂良、文祥、寶鋆等為軍機大臣,皆奕訢之親信也。

 

十月九日(十一月十一日),新皇帝即位,年號同治。

 

十月二十七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垂簾。

 

當時形勢,太后與奕訢皆須除去輔政大臣,始能過問大政;

 

而太后權力未固,須藉助奕訢的位望,以求達到垂廉目的;

 

至於奕訢則自咸豐五年(一八五五)退出軍機處,直至文宗駕崩,歷時七年,未能與聞軍國大計,故亦欲假垂簾之名自操實權;

 

太后與奕訢遂能合作於一時。

 

辛酉政變,載垣、端華賜死,肅順處斬,文宗親自安排的政權行使方式全被推翻。

 

恭親王奕訢才識與肅順相侔而端正過之,對洋務亦知究心,如果以他當國,朝政必更開明;

 

可惜慈安柔懦無能,慈禧昧於時勢而又銳於任事,奕訢為名教主義所拘束,不得不對慈禧謙讓,遂使慈禧掌握了大權四十七年之久(同治一朝十三年、光緒一朝三十四年),終於無法挽救清室之覆亡,追溯根源,辛酉政變乃重要關鍵也。

 

(吳振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04:17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