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條辨 辨痙濕病証第十二44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21:4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論條辨 辨痙濕病証第十二442

 

 

此篇相傳謂為叔和述仲景金匱之文,雖遠不可考,觀其揭首之辭,信有之也。

 

然既曰以為與傷寒相似而致辨焉,則亦述所當述者,是故後人稱之為仲景之徒云。

 

傷寒所致太陽痙濕三種,宜應別論,以為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痙,見太陽上編。

 

,音謁,下同,痙見下,素問諸痙項強,是也。

 

濕,沾潤不乾也。

 

天之雨露,上濕也。

 

地之水潦,下濕也。

 

人之汗液,身中之濕也。

 

凡著沾潤,經久不乾,皆能致病。

 

傷濕之謂也。

 

傷暑也。

 

史記羽扇,淮南子武王蔭 人於樾下,左擁而右扇之,是也。

 

叔和之意。

 

蓋謂三者皆風寒之變証,既成變証,則當別為立論,然自風寒變來,本屬太陽,猶有風寒涉似之疑,須當並為辨論,故揭己意而述之如下。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名曰痙。

 

此揭痙之狀,發熱,太陽未除也。

 

沉,寒也。

 

細,濕也。

 

中風傷寒,病猶在太陽,而脈變如此者,則是重感寒濕而變痙,不可仍以中風傷寒稱也。

 

詳見下。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

 

此承上條復原變痙之由,千金曰,太陽中風,重感寒濕則變痙,然則發汗太多者,重感寒濕而變痙之原因也。

 

蓋中風自汗,傷寒發汗,汗出過多,衣被必濕,濕勝寒生,過時不更,汗後新虛,易於感受,濕漬寒侵,滲注關節,所以有痙之變也。

 

不然,則太陽病而發汗,安得別有所謂寒濕而可以為重感哉。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痙。

 

此以中風而致變言,汗出不惡寒,風傷衛也。

 

柔,風性軟緩也。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

 

此以傷寒而致變言,無汗,反惡寒,寒傷榮也。

 

剛,寒性勁急也。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痙病也。

 

卒,清勿切,噤,郡軫切,此以痙之具証言,身熱頭熱,面赤,目脈赤,陽邪發於陽也。

 

足寒。

 

陰邪逆於陰也。

 

獨頭面搖者,風行陽而動於上也。

 

卒,忽然也。

 

噤,寒而口閉也。

 

蓋口者脾之竅。

 

胃為脾之合,而脈挾口,環唇,脾虛胃寒,故忽然唇口吻合,噤急而飲食不通也。

 

背反張者,太陽之脈挾背,故寒則筋急而拘攣,熱則筋緩而縱弛也。

 

然剛柔二痙,則各見証之一偏,惟風寒俱有而致變者,則具見也。

 

痙止此,詳見痙書。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似熏黃。

 

一身盡疼者,人身之土,內則主脾胃,外則主肌肉,土惡濕,濕自外入,肌肉先傷也。

 

發熱。

 

濕鬱而蒸也。

 

熏黃者,土本黃色,濕則昏滯,故黧暗而不明也。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

 

塞,心勿切,內,音納,此以上濕言,亦風濕也。

 

身上疼痛,與上條互詞,面黃,喘,煩,脈大者。

 

風為陽,而陽受之也。

 

能飲食者,陽能化谷,所以胃和而裡無病也。

 

病在頭以下,申上文之意。

 

寒以濕之性言,鼻氣通於天,故邪獨甚而專主治也。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

 

強,上聲,此以下濕言,亦寒濕也。

 

但頭汗出者,寒為陰,陰邪客於陰,陽上越而不通於下也。

 

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者,太陽之脈挾背,背居北,最為畏寒,寒濕之陰邪,注經絡,滲骨髓。

 

所以筋脈牽急,而惡寒甚也。

 

噦,胸滿者,凡在太陽下早皆然也。

 

丹田,下焦也。

 

胸中,上焦也。

 

熱在下而寒在上,所以渴欲得水,反逆而不能飲,且又亡津液,所以口乾燥而內作煩也。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痺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此以濕之入裡者言,關節疼痛者,寒濕之氣,走注內滲,所以脈沉而細也。

 

痺以疼痛言,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濕即水,甚則橫流,不遵故道,妄逆而暴亂也。

 

利其小便者,導其遵故道而行,禹之治功也。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發熱,日晡所劇者,陽明主胃而屬土,土主濕,所以熱甚於陽明之王時也。

 

然汗出當風而為風濕,則是以身中之濕言,此其所以陽明王而熱則劇,與久傷取冷,與夏月傷於冷水之意同。

 

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

 

風濕俱去也。

 

此承上條復設問答而喻治,陰雨不止,則濕不除,所以益當發汗也。

 

然風濕本由汗出當風而得,則汗之大出者,必反濕轉加甚可知也。

 

微微似欲汗出而不見出,則濕消而風散矣,此固發汗之微機,後之動輒以大汗為言者,其去道奚啻尋常而已哉。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額上汗出微喘者,陽亡於上也。

 

小便利與下利不止者,陰脫於下也。

 

然治濕當利其小便,而以小便利主死,何也?誤治而陰陽散亡也。

 

濕止此。

 

太陽中熱者。

 

是也。

 

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

 

蒸熱謂之暑,傷暑謂之,汗出惡寒者,太陽表不固也。

 

身熱者,暑邪傷陽也。

 

渴者,亡津液而內燥也。

 

然渴為內証,太陽主表而有渴,何也?炎暑之時,陽浮外越,人之津液本少,渴為常事,況更汗出而重亡津液乎,且太陽溫病已有渴,又況 乎。

 

太陽中 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身熱疼重,而曰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者,土主肌肉而惡濕,水滲土而蒸發也。

 

脈微弱者,熱則血乾而氣耗也。

 

然夏日則飲水,故人之常事,而曰傷,何哉,良由暑迫,飲之過多,或得之澡洗,暑反內入也。

 

然則庸俗以當盛暑時濯流飲泉,而得身熱疼重,遽謂為閉水傷寒者,水其暑之訛,而傷寒則浮謠之謬也。

 

太陽中 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而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

 

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數,音速,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總上文具証而言,下乃申其詳而致戒也。

 

弦細芤遲。

 

亦詳微弱之意,小便已,洒洒然毛聳者,陰虛而寒內作也。

 

手足逆冷者,陽熱內陷也。

 

小有勞身即熱者,陽虛氣怯,不勝力任之甚也。

 

口開者熱甚也。

 

故反則噤是也。

 

前板齒燥者,陽明熱甚而津液乾也。

 

惡寒甚者,以虛其表也。

 

發熱甚者,以擾其陽而損其陰也。

 

淋甚者,損其陰而津液竭也。

 

言三法皆不可也。

 

然則治之奈何,金匱治 以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有嘯則生風之能,荐涼解秋之義,人參有益陽補虛之用,生津止渴之功,是故通寒暑而妙應,神矣哉,所謂方而世為萬病祖者,此之謂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21: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