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六書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傷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0 05:3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六書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傷寒

 

傷寒

 

傷寒之病,非比雜科,乃大方脈之首務也。

 

其間脈理精深,艮震無常,死生反掌,甚所難明。

 

苟或有稱治傷寒者,未免羊質虎皮,然則名節虛隆,而實德則病矣。

 

余早年盲學,昏昏如蠅觸牖,後得漢長沙張仲景先師治法,所得石函遺著,名曰《遺芳嘉秘》,玩而誦之,以開茅塞,手足舞蹈,不自知也。

 

數試數驗,豈不珍重哉!第恐吾老,子亦猶前之昏學,臨病無措,故將遺旨,應手得心訣法,纂以成集,名曰《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存與朝夕備覽,以看省己之愚。

 

原夫傷寒之脈,浮、大、動、數、滑為陽,沉、澀、弱、弦、微為陰。

 

其弦、緊、浮、滑、沉、澀六者,為殘賊之脈,故諸脈作病。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土緩,為四季之正脈。

 

浮、沉、遲、數為客主。

 

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呼出心肺為陽,吸入腎肝為陰。

 

一呼一吸為一息。

 

寸口為陽,尺澤為陰,中為關界。

 

陽主氣,陰主血;血為榮,氣為衛;寒則傷榮,風則傷衛;理自然也。

 

所謂傷寒之病,從淺入深,先以皮膚肌肉,次入筋骨腸胃,專以浮、中、沉、遲、數辯其陰陽寒熱及表裡虛實而斷之矣。

 

諸浮為在表,輕手於皮膚之上便得之,曰浮。

 

略重指於皮膚之下,肌肉之上,陰陽各半得之,曰中,證屬半表半裡。

 

諸沉為在裡,重手於肌肉之下,筋骨之間方得之,曰沉,屬陰。

 

諸遲為在臟,屬寒。

 

諸數為在腑,屬熱。

 

陰陽、寒熱、虛實,用在有力無力中分。

 

有力者,為陽,為熱,為實。

 

無力者,為陰,為寒,為虛。

 

雜病以弦為陽,傷寒以弦為陰。

 

雜病以緩為弱,傷寒以緩為和。

 

傷寒以大為病進,以緩為邪退。

 

緩為胃脈,有胃氣曰生,無胃氣曰死。

 

傷寒病中有神脈,如脈中有力,即為有神。

 

神者,氣血之先也。

 

兩手無脈,曰雙伏,一手無脈,曰單伏,必有正汗也。

 

寸口陽脈中,或見沉細者,但無力者,為陽中伏陰。

 

尺部陰脈中,或見沉數者,為陰中伏陽。

 

寸口數大有力,為重陽;尺部微而無力,為重陰。

 

寸口細微如絲,為脫陽;尺部細微無力,為脫陰。

 

寸脈浮而有力,主寒邪表實,宜汗。

 

浮而無力,主風邪表虛,宜實。

 

尺脈沉而有力,主陽邪在裡,為實,宜下;無力,主陰邪在裡,為虛,宜溫。

 

寸脈弱而無力,切忌發汗。

 

尺脈弱而無力,切忌汗下。

 

初按來疾去遲,名曰內虛外實;去疾來遲,名曰內實外虛。

 

尺寸俱同,名曰緩。

 

緩者,和而生也。

 

汗下後脈靜者,生;燥亂身熱者,死,乃邪氣勝也。

 

溫之後脈來歇止者,正氣脫而不復生也。

 

純弦之脈,名曰負。

 

負者,死。

 

按之解索,名曰陰陽離。

 

離者,死。

 

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5%82%B7%E5%AF%92%E5%85%AD%E6%9B%B8/8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20:54 , Processed in 0.2470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