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一 醫學或問0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21 20:3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一 醫學或問06

 

 

或問:丹溪先生《格致余論》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氣常有餘,血常不足。
 

然先生所著諸方,每云有氣虛,有血虛,有陽虛,有陰虛,其所以自相矛盾有如是者,其義何歟?曰:其所謂陰陽氣血之虛實,而以天地日月對待之優劣論之,其理蘊奧難明,非賢者莫能悟其旨也,請陳其大略如下:夫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者,在天地則該乎萬物而言,在人身則該乎一體而論,非直指氣為陽而血為陰也。
 

經曰陽中有陰,陰中亦有陽,正所謂獨陽不生、獨陰不長是也。
 

姑以治法兼證論之,曰氣虛者,氣中之陰虛也,治法用四君子湯以補氣中之陰。
 

曰血虛者,血中之陰虛也,治法用四物湯以補血中之陰。
 

曰陽虛者,心經之元陽虛也,其病多惡寒,責其無火,治法以補氣藥中加烏附等藥,甚者三建湯、正陽散之類。
 

曰陰虛者,腎經之真陰虛也,其病多壯熱,責其無水,治法以補血藥中加知母、黃柏等藥,或大補陰丸、滋陰大補丸之類。
 

經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王注曰:此言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夫真水衰極之候,切不可服烏附等補陽之藥,恐反助火邪而爍真陰。
 

元陽虛甚之軀,亦不可投芎苓等辛散淡滲之劑,恐反開腠理而泄真氣。
 

昧者謂氣虛即陽虛,止可用四君子,斷不可用芎莘之屬;血虛即陰虛,止可用四物,決不可用參 之類。
 

殊不知東垣有曰:陽旺則能生陰血(此陰陽二字直指氣血言)。
 

又曰: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也。
 

血虛者須以參 補之,陽生陰長之理也。
 

惟真陰虛者將為勞極,參 固不可用,恐其不能抵當而反益其病耳,非血虛者之所忌也。
 

如王汝言之通達,亦未明此理,其所著明醫雜著謂:近世治病,但見虛證,便用參 ,屬氣虛者固宜,若是血虛,豈不助氣而反耗陰血邪。
 

是謂血病治氣,則血愈虛耗。
 

又曰:血虛誤服參 等甘溫之藥,則病日增,服之過多,則死不治。
 

蓋甘溫助氣屬陽,陽旺則陰愈消。
 

又曰:婦人產後陰血虛,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止可用四物湯補陰血,而以炙乾薑之苦溫從治,而收其浮散,使歸依於陰。
 

亦戒勿用參 也。
 

丹溪曰:產後當以大補氣血為主。
 

既曰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非參 等藥,何以收救其散失之氣乎。
 

噫!汝言之論,何其與東垣丹溪俱不合耶。
 

世之膠柱調瑟者比比皆是,予不容不辯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2: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