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下一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基因獨特植物的存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5 20:4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下一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基因獨特植物的存續
 

更新日期:2008/10/24 15:47 美國,加州,聖芭芭拉報導;丁秋仁編譯;莫
 

科學家們預告,現存的人類將經歷地球生物史上第六次大滅絕,近一半的動植物將因此消失殆盡。

 
在所有的生物中,部分物種與其他物種相較起來,對於維繫生態系統運作上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科學家們鑒此踏遍世界各地的草原,最後發現具獨特基因的生物,正是最具價值物種所在。

 

生態學助理教授卡汀那(Bradley Cardinale)與其研究團隊,目前正試圖確定哪些物種須立即受到保護。

 

他們的跨國性研究計劃檢視了全球40份關於草原生態體系的報告,並透過植物基因結構比較法,重新建構這些報告中177種開花植物的演進歷程。

 

卡汀那表示,「這份報告針對美國及歐亞大陸上所有知悉的植物進行研究,因此研究成果的可信度相當高。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基因多樣性將可辨別某一物種在維繫生態系統上的重要程度」。

 

報告書的主筆、國家生態整合與分析中心研究員卡托特(Marc Cadotte)指出,「由於全球已有多樣生物從生態系統中消失,我們必須趕緊釐清哪些物種最具重要性,並竭盡所有心力予以最適妥的保護」。

 

卡托特特別點出毛莨是演化得最獨特的物種。


舉例來說,毛莨在整個生態系中的角色,是雛菊或是葵花也取代不了,因此毛莨若消失,影響所及將更勝其他兩者。

 

科學家們推論,由於雛菊與葵花的基因模組相似,因此假使葵花界臨消失,雛菊多少可替代葵花在體系中的位置。

 

近年來的研究皆指出,生態系統中生物物種較少者,其蘊涵的生物量相較於物種較多者,普遍要少許多。

 

植物生物量愈低代表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愈少,相對地無法產生更多的氧氣。

 

換句話說,當地球上的植物量萎縮,大氣中提供生命所需的氣體,在組成上將會明顯受到影響。

 

到時,草食性動物的食物來源變得有限;整個食物鍵可能因此產生混亂,並阻斷穀物和漁獲的生產。

 

另外,那些看似與其他物種無直接關聯的物種一旦消失,對於整個生態系統生產力造成的影響,事實上要比與其他物種有直聯關聯的物種消失還來得嚴重。

 

且生態系統中單一物種的基因愈是不同,對於體系內生物量的影響相對愈大。

 

6,500年前遐邇聞名的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正是地球生物史上最近一次與此次科學家預測程度相當的大滅絕,而科學家們普遍堅信事件主因是由慧星撞擊地球所致。

 

地球受到撞擊後造成的氣候變化,讓非禽類恐龍絕種,且大量的植物物種也在當時消失。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24/109/187yb.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4:43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