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百科,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參與免疫功能的器官與無被膜淋巴組織、免疫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共同組成免疫系統。
免疫器官由中樞免疫器官和周圍免疫器官兩部分組成,主要組成部分是淋巴組織。
中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在禽類是法布裏齊奧氏囊),在胚胎發育中出現較早。
造血幹細胞在其中增殖分化為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中樞免疫器官將B細胞或T細胞送到周圍免疫器官,淋巴細胞在中樞免疫器官內不需抗原刺激即可增殖。
周圍免疫器官包括相互連接成網路的血循環和淋巴迴圈兩個迴圈通路,包括脾臟、分散全身各處的淋巴結、腸壁淋巴小結、呼吸道粘膜的淋巴組織、闌尾、扁桃體等,在胚胎中出現較遲。
周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細胞由中樞免疫器官遷移來,需受到抗原刺激才能增殖,故其增殖是抗原依賴的。
免疫反應在此發生。
摘除成年動物的中樞免疫器官,則周圍免疫器官已有足夠的T細胞和B細胞,正常的免疫活動不受影響。
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的——T淋巴細胞是在胸腺內產生,而B淋巴細胞在胎兒期於肝臟內產生,成年時在骨髓內產生。
在胸腺和骨髓內,B和T淋巴細胞表面產生特異的抗原受體,這些抗原受體是淋巴細胞與抗原結合、發生反應的重要細胞膜結構。
此外,在中樞免疫器官內,T和B淋巴細胞就已形成了對“自己”抗原耐受而對“非己”抗原起免疫反應的能力。
胸腺——位於胸腔縱隔前部。
表面的結締組織包膜伸入內部,把胸腺分成許多小葉。
胸腺小葉的表層稱為皮質,充塞著淋巴細胞(又稱胸腺細胞),是免疫功能不成熟的細胞。
胸腺小葉的深部稱髓質,其中多網狀上皮細胞,相互連接成網狀,其間散佈小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功能比較成熟,沿胸腺導管流出,進入周圍免疫器官即成為T淋巴細胞(得名於胸腺的英語詞thymus的第一個字母)(見)。
骨髓——紅骨髓廣泛分佈于嬰兒的骨髓腔和成人的長骨骨骺端、不規則骨及扁骨的骨松質中。
是出生後最重要的造血器官,造血幹細胞在此產生。
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也在此發生發育。
鳥類的B細胞在法布裏齊奧氏囊內分化成熟,而哺乳類動物的B細胞在骨髓內分化成熟,故這類細胞得名“ B”細胞。
人類的紅骨髓不但提供造血幹細胞,而且是B細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而成年人的紅骨髓也含有一定數量的成熟的 T細胞和產生抗體的漿細胞,所以就這個特點而言,骨髓既是中樞免疫器官,也有周圍免疫器官的作用。
淋巴結——沿淋巴管分佈並與之相連的淋巴器官,形似豆。
外被結締組織被膜,實質分皮質及髓質兩部分。
在淋巴結內,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各有其特殊定居部位,因此得以更密切地接觸及處理抗原和傳遞抗原的巨噬細胞皮質淺層部位的生髮中心是B細胞區在皮質與髓質之間的副皮質區即為T細胞區。
髓質內充填著大量網狀結締組織,其間主要存在著大量巨噬細胞和多分枝的樹突狀細胞。
這樣的組織結構反有利於捕捉抗原,並使之與淋巴細胞相互作用,更有效地引起免疫反應。
淋巴結是淋巴的濾器,其中的T細胞和B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見)。
脾——在左上腹部,是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表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實質部分又分為白髓和紅髓。
白髓由包繞在脾小動脈周圍的淋巴鞘組成,其間的初級淋巴濾泡是B細胞區,白髓的其餘部分是T細胞區。
脾臟紅髓是儲藏血液和清除陳舊衰老的紅細胞的部位。
脾臟是血循環的最大濾器,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直接間接進入血循環的病原微生物和抗原到達脾臟,可為巨噬細胞捕捉並吞噬,並送到白髓和淋巴小結周圍,刺激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並產生抗體(見)。
扁桃體——舌根和咽部周圍的淋巴組織,分數群。
尤指齶扁桃體。
表面覆以粘膜上皮,深層密集分佈淋巴小結和彌散淋巴組織。
其中多漿細胞,可分泌IgG、IgA及IgM等。
闌尾——由盲腸外突形成,粘膜上皮下的固有膜結締組織中含有許多淋巴小結和彌散的淋巴組織,闌尾非單純的退化器官,其功能與免疫有關,有人認為闌尾是法布裏齊奧氏囊類似器官。
腸壁淋巴小結——分佈於小腸粘膜下組織內。
有淋巴小結的腸粘膜部分沒有絨毛。
空腸和回腸有許多孤立分散的淋巴小結,回腸部還有聚集成堆的淋巴小結,其功能與局部免疫有關。
由於抗原進入抗體的途徑不同,所以它可在不同部位被免疫器官的細胞所捕捉。
進入組織細胞間隙的抗原,被引流該部位的淋巴管攜帶至局部淋巴結。
經呼吸道、消化道進入體內的抗原,被扁桃體、腸粘膜下淋巴結或闌尾粘膜下淋巴結等所捕捉。
進入血流的抗原首先集中在脾臟,再經血循環攜帶至肝、肺為巨噬細胞吞噬。
在周緣免疫器官,抗原首先被巨噬細胞吞噬或吞飲,巨噬細胞將抗原消化處理後,將抗原決定基部分再分泌到表面,這種經過巨噬細胞處理加工的抗原才能被淋巴細胞識別,進而引起免疫反應。
引用: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3/2007/20070220533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