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與振動控制技術】 「噪音與震動控制技術」是指將噪音源與震動源產生之能量,以隔離振動或阻尼等方式減少能量傳播,以及對接收者進行保護的工程技術措施。
噪音與振動經常同時存在,對於環境的影響是暫時的,而且沒有後效性,屬於物理性污染的一種;
但因為其足以造成環境干擾,以及對民眾產生生理及心理的影響,廣泛受到大眾的重視。
環境噪音包含:交通運輸噪音、工業噪音、施工營建噪音、社會生活與家庭噪音等。
而振動則包含所產生的噪音與振幅。
針對兩者的控制是包括音源、傳送途徑及接受者三方面,分別或共同加以控制,可透過隔音、吸音、振動阻止、隔振等四項原則進行。
噪音與振動曝露也是一種常見的職業傷害,因此在「工業安全衛生法」中進行了特別的規範。
在環境法令體系中,1992年行政院環保署訂立「噪音管制法」,其重點僅在於物理量測,並未包含實質環境品質的內涵。
隨著相關問題日益嚴重,加上民眾對優質環境的追求,環保署除了擴大噪音管制範圍,並於2005年起將低頻噪音納入管制,以建立更週全的管制策略,同時建置噪音源鑑定、改善與輔導三合一平臺,針對噪音陳情案件進行輔導改善。
2010年訂定「陸上運輸系統噪音管制標準」,進一步將交通噪音納入管制。
隨著技術及法規的日趨完善,全國環境音量合格時段數由2001年的67.3%提升至2010年的96.1%。
「振動管制法」則尚未立法,現階段的振動陳情案件多採勸導、協調方式進行改善。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