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佛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22:0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佛教

 

佛教產生在西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的印度。

 

當時印度是奴隸社會。

 

全印度並不統一,經濟發展也不平衡。

 

原來的印度是婆羅門教,他們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軍事貴族)、吠捨(農牧民和工商業者)、首陀羅(奴隸),另外還有「賤民」。

 

婆羅門為永保自己的特權地位,規定種性的地位不可以改變,還製造了他們自己祖先是從神的頭上生出的神話,以欺騙人民。

 

但是伴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祭祀的地位下降,婆羅門的地位隨之動搖。

 

接連而來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影響到思想領域,就產生了與傳統的婆羅門思潮相對立的「沙門」思潮。

 

據佛經記載,當時有96種「外道」,「外道」就是佛教對自身以外的思想體系或宗教派別的稱謂。

 

其中著名的「六師」分別代表6種沙門思潮,他們主張各異,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也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反對婆羅門教關於大神創造世界的說法,都反對「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的三大綱領。

 

佛教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宗教。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生卒年約西元前565年至前485年。

 

剎帝利種姓,其父為淨飯王。

 

通常佛教徒稱祂佛祖或佛陀。

 

釋迦牟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長大後被立為太子,並結婚生有一子。

 

悉達多,雖然生活富裕、地位顯赫,當他看到人世間有生老病死之苦和種種不平,決心學道,以救世人。

 

悉達多首先向婆羅門高僧求教,未能如願以償,再去尼連禪河邊的林中修苦行之道,長達6年之久,仍一無所獲。

 

最後渡河而過,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成佛而得道。

 

此後從事傳教活動45年,足跡遍及恆河流域許多國家和地區。

 

他建立了佛教僧伽生活制度。

 

有弟子500人,有名的「大弟子」10人。

 

80歲那年在兩棵娑羅樹間涅槃。

 

他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階段,到西元12世紀便在印度本土消失。

 

但佛教早就傳到國外,成為至今仍然影響著廣大人口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教義為:人生疾苦皆出自於欲,人若能清心寡欲,苦則一去不返,佛教的「因果輪迴說」還認為,人的行為將自為因果,自得報應,因而人人都應行善,廢除戰禍,殺生等惡事。

 

佛教以三寶為中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並以「四聖諦」為人們消除日常的痛苦提出準則,為人的存在作了解釋,為來世再生帶來了希望。

 

由於泰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善良為宗旨,故佛教的傳入,很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並堅定不移地信仰下去。

 

「四諦」包括「苦諦」(苦的內容)、「集諦」(產生苦的原因)、「滅諦」(苦應該消失,達到涅槃)、「道諦」(消滅苦的方法)。

 

佛教的特點:首先是「中道」觀。

 

佛首次說法時就明確指出:「有兩邊行,諸為道者所不當學。」

 

所說的兩邊就是指「享樂」和「苦行」,他認為這兩者都是過份的行為,不能學,只能「捨此兩邊,有取中道」,不僅和傳統的婆羅門教劃清界線,也與當時的其他「沙門」思潮劃清界線。

 

實際上他的學說就是在取捨各派學說的基礎上建立的。

 

正因為他的宗教不偏不倚,適應性強,所以很快得到廣泛的支持。

 

第二是它的「緣起」觀。

 

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起」,「緣」是指「條件」、「因果關係」的意思,是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相互依存的。

 

「緣起觀」貫穿在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中。

 

第三,佛教的解脫觀──涅槃。

 

「涅槃」梵文的原意是「火的熄滅」,佛教的意思是指通過修習熄滅生死輪迴而達到的神秘的精神境界,是佛教的最高理想。

 

第四,佛教的種姓平等觀。

 

佛教主張「四姓平等」,業報輪迴方面平等,不管是高級種姓還是低級種姓,都根據自身的業報參加輪迴。

 

佛教認為種姓是社會分工造成的,不是神造成的。

 

但是佛教並不主張取消種姓,對於社會上的不平等也是承認的。

 

但其「四姓平等」的主張無疑是對「婆羅門至上」的一大打擊,自然受到其他三個種性的歡迎。

 

但它的主張並不徹底,反而提高剎帝利的社會地位,所以佛教會受到國王的大力扶持。

 

第五,佛教的僧伽制度。

 

僧伽即僧團,是出家的佛教徒的組織形式,有組織的生行生活是佛教的特點。

 

釋迦牟尼為僧伽制定戒律,同時還規定了雲遊乞食、雨季安居、犯過懺悔等制度。

 

佛教還有在家的信徒,稱為「居士」。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2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3:17 , Processed in 0.2031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