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盧德祥】 (1860,高雄市鳳山區~1917,高雄市鳳山區)盧德祥鳳山縣大竹里陂頭街(註:又名「埤頭街」,在今鳳山區內)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高士門鄉。
生於清咸豐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西元1860年1月7日),卒於日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六月二日,享年五十八歲。
盧德祥自幼勤學,學識淵博。
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考中秀才;
光緒九年,補廩生;
光緒十四年,考取舉人。
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鳳山知縣李淦奏薦知縣遇缺即用;
光緒十八年,因為捐錢賑災,欽授同知(註:正五品官)銜;
光緒十九年,擔任鳳儀書院教授。
而且,兼任鳳山團練保甲總局長和籌防局委員。
由於品學兼優,鄉親都以「盧老爺」尊稱。
日治時期,深受日人敬重。
西元1902年6月,盧德祥獲聘擔任鳳山廳參事;
西元1909年1月,總督府授佩紳章;
西元1909年至西元1917年,改任臺南廳參事。
此外,盧德祥非常熱心公益。
西元1891年,重修「鳳儀書院」(註:原建於西元1814年)及「關帝廟」(註:今「高雄關帝廟」,在苓雅區);
西元1900年,位於鳳儀書院頭門內東偏的「曹公祠」(註:祀奉的是前鳳山知縣曹謹,西元1787~1849),因年久失修(註:原建於西元1860年),恐將傾圮。
總督兒玉源太郎(西元1852~1906,西元1898年至西元1906年在任),恰巡鳳山,乃捐資為倡。
地方人士踴躍捐款,而盧德祥也共襄盛舉,捐出一筆土地。
於是,在今鳳山區曹公路現址重建「曹公祠」;
西元1911年,農作物歉收,米價高漲。
百姓受苦,難以形容。
盧德祥和一些富紳,集資購買大量食米,平價供應 , 鄉人深受其惠 。
再者,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十月,盧德祥和陳日翔(西元1860~1913)共同擔任「鳳山縣采訪冊」的總辦,協助廩生盧德嘉(西元1855~1899)彙纂。
終於,在光緒二十年十二月,草稿完成。
采訪冊內容詳盡,鳳山縣的珍貴史料賴以保存。
好友陳日翔,為鳳山縣首富陳福謙(西元1834~1882)的長子。
西元1885年,考中舉人;
西元1886年,考選得內閣中書(註:從七品官);
之後,因功保舉道員(註:正四品官),加二品銜,並賞戴花翎;
西元1895年,內渡廈門;
後來,曾任清朝駐菲律賓總領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