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為中國上古史之始,「三皇」屬於神話時代,「五帝」則屬於傳疑時代。
「三皇」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或以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
或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
所謂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代表火與火食的發明。
伏羲氏「結網罟、教畋漁」,代表漁獵生活。
神農氏則代表農業時代的開端。
神農氏一稱炎帝,繼炎帝而起的,便是黃帝軒轅氏。
司馬遷作史記,第一卷便是「五帝本紀」。
而五帝亦有數說,茲以史記為主,「五帝」是:黃帝軒轅氏、帝顓頊、帝嚳、帝唐堯、帝虞舜。
黃帝被尊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原的君主,受到當時黃河流域諸氏族的共同擁戴。
舉凡宮室、衣裳、舟車、弓矢、音樂,以至甲子數律等發明,都被推稱在黃帝時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字」的製作。
從黃帝以後,傳到唐堯、虞舜時,已有一個完密的中央政府的組織,在組織中有分工職守的王官,特別制定了「五倫」之教,「五刑」之法,又發明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曆法。
當時洪水(黃泛)為患,使禹治之,禹疏闢河川,平定水土,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穩奠了中原農業社會的基礎,更加建設了個國家的規模。
五帝的時代,約距今四千年到四千六百年前的光景。
「黃帝時代」該代表我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之始;
而「堯舜時代」該代表我中華民族政教發展之始。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