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冷廬醫話 卷二 今書1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 00:30: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冷廬醫話 卷二 今書16

 

 

魏玉璜先生之《續名醫類案》,余既借錄閣本全部,後又假得魏氏家藏抄本,校勘一過,並視閣本多所更正。

 

前有杭太史世駿、余太史集序文並目錄。

 

後有魏跋。

 

海寧王孟英士雄《潛齋醫話》謂卷首無序無目,殆只據閣本言耳。

 

今錄跋語於此,云:《續名醫類案》六十卷,乃先君校刊汪氏《名醫類案》而成,較篁南所輯為尤備,是書之優劣,《提要》序文論之詳矣,余小子不敢贊一辭。

 

書中兼援江氏例,臨証案附見焉。

 

乾隆甲午歲,恭逢朝廷開四得以藉傳不朽。

 

原本仍發還本家,敬謹收藏,館上指駁數條,謹更正焉。

 

經進後,鮑氏知不足齋擬刊,未果。

 

原本為先人手澤貽留,未敢出以示人。

 

茲慎選楮毫,精抄全部,評校裝璜,以冀當代大人君子布金刊板,廣播藝林,誠於身心有裨,又何敢為獨得之秘耶?時嘉慶丁丑冬日,臨江草堂後人盥手拜跋。

 

張景岳偏主溫補,尊而信之者不少,近日攻擊之者亦復有人,如葉天士、魏玉璜、章虛谷、亦以救弊,學人循覽其書,必當與《發揮》參觀,斯不為其所誤。

 

惟《發揮》為家藏之板,久不印行,余歷年搜訪,至丁巳歲,始於吳門購得一部,惜力綿未能重刊廣傳也。

 

如皋顧曉瀾學博金壽,少擅才藻,壯歲貢入成均,屢困秋試,年四十,南歸秉鐸,遂絕意功方定,卒起沉,晚歲棄官,家於吳門,求治病者踵相接,門第子匯錄方案,因選擇百條付梓,(道光乙酉秋鐫),名曰《吳門治驗錄》。

 

其治病每用人所不恆用之藥而奏捷效。

 

婦女解鬱調經,則以合歡皮煎湯代水。

 

婦女反胃痰飲,則用東壁土牆、白螺螄殼,入黑驢溺,連土陰乾,研末入藥。

 

蓋黑驢溺入腎,陰中至陰,善通水道,取其引火下行,最為神速,但氣味過臊,胃虛者格格不入。

 

白螺螄能於水土中潛行成道,且可化陽明鬱痰,通厥陰鬱火,又得東壁土拌而陰乾,既無氣味,更得殊功。

 

又治痰迷心竅,忽於數日所讀之書,皆不記憶,用茯神五錢,遠志肉錢半,製半夏錢半,陳皮一錢,九節菖蒲五分,陳膽星五分,珍珠母三錢,生甘草五分,以惜字爐灰一兩煎湯代水,煎服獲效︰去膽星,加生益智仁一錢,醋 靈磁石三錢,十服全愈。

 

蓋養營開竅化痰,特以字紙灰作引,復加益智啟聰明,磁石交心腎,醫以意會,亦由善思而後得之也。

 

吳縣薛瘦吟(福),能詩精醫理,流寓秀水之王江涇,著有《瘦吟醫贅》,附錄詩十數首,其自清婉。

 

吳江李顯若王猷,《聞湖詩續抄》謂瘦吟治疾疏方,雄談驚座,惟執於用古,持論雖透澈,而服其藥者往往不效,以故門可羅雀,釜或生塵,年七十餘,窮困以終。

 

然觀《醫贅》所言,非盡不合時宜者,如云今之傷寒,皆溫熱病也。

 

若太陽之麻桂、青龍等症無有也,初起只須蔥豉合涼膈散散表邪,兼清裡熱,令其微汗而解。

 

又云:看溫病先驗舌之燥潤,以渴不渴為要訣。

 

又云:暑瘧多燥,其治在肺,重者,人參白虎,或竹葉石膏加濃朴,輕者,杏仁、滑石、蔻仁、絲瓜葉、蘆根、米仁之屬。

 

濕瘧多寒,其治在脾,宜苓桂朮薑或消暑丸之屬。

 

又云:吾吳前輩吳正功,只教人看《醫方集解》,徐炳南晚年,案頭只兩本《廣筆記》,青浦吳元常以《臨証指南》為枕中秘,角裡牛孚亭於《己任編》亦然。

 

可見心得處不在多也。

 

然無心得者,不得以此藉口,欲求心得,正非多讀古書不可,蓋不博亦斷不能約也。

 

此皆可為醫學津梁,而其治病乃如此,俗所謂行醫須運氣者,殆非誣歟。

 

《醫贅》所列單方有絕勝者,錄之以廣其傳。

 

取鮮合歡皮兩許,煎服,治雞盲頗效。

 

吐蛔︰瓦松炙存性等分,研細和入製過爐甘石內,敷爛弦風眼,極有神功。

 

鳳尾草根,(背有金星,又名金星草),洗去泥,打爛,同雞子清研和如膏,入麝香少許後敷臍上,一日一換,小便即長,退水腫甚速,不動臟腑,信良方也。

 

疥瘡每日煎鮮首烏一兩,川萆 五錢,服一二十劑,重者二三十劑,無不效。

 

小兒小水不通,脹急欲死,囫圇蓮房一只,煎服即通,鮮者尤妙。

 

金蟾化管丸,水銀三錢,雄黃一兩,大蟾一只,銀硝一兩,明礬一兩,先以水銀、雄黃用火酒二斤,漸煮漸添,酒盡為度,其末用紙包好,取大蟾去腸留肝肺,以藥納入縫好,另銀硝、明礬研末,入陽城罐,加水半茶盅,加火上熬乾於底,放地中入蟾於內。

 

升文火二枝,中火一枝,武火一枝,候開看刮下靈藥,用蟾酥到,嫩管自化,老馬蘭頭飽吃,可治內癰。

 

鼓証濕邪入絡居多,消滯利水,徒傷氣分,焉能奏績?方用新絳錢半,蜣螂蟲二錢,延胡索干佛手三片,川鬱金一錢,遠志八分,即此數味出入加減,自能奏捷。

 

至消滯莫如紅曲、雞內金,達下莫如車前子,降氣莫如蘇子、川貝。

 

又瘦吟自載醫案云:嘗治一徽商積虛痰喘,用金水六君加熟附、細辛、五味,煮米仁漿丸,外用水澄生半夏、生薑二粉為衣,終劑而十餘年之病如失。

 

後治數人,並效如神。

 

程氏鐘齡《醫學心悟》,篇幅雖隘,其方頗有佳者。

 

余戚李氏婦患噎症絕粒,諸藥不效,醫告技窮,奄奄待斃。

 

余檢此書啟膈散令煎湯服之,(北沙參三錢,丹參三錢,川貝二錢,茯苓錢半,砂仁殼五分,廣鬱金五分,柯蒂二個,杵頭糠五分),四劑而能納食,去鬱金,加蔞皮一錢,服四劑,復加味調理全愈。

 

南海何西池夢瑤《醫編》,余遍求之蘇杭書坊不可得,丁巳冬日,從嚴兼三借錄一部。

 

西池少負才名,學士惠公,稱為南海名珠,生平篤嗜醫學,成進士,為宰官不得志,乃歸田行醫,所著《醫碥》七卷,刊於乾隆十六年。

 

自序有云:或曰方今《景岳全書》盛行,桂附之烈,等於昆岡,子作焦頭爛額客數矣。

 

人咸謂子非醫病,實醫醫,是書出,其時醫之藥石歟,碥當作砭。

 

余笑而不敢言。

 

凡例有云:河間言暑火,乃與仲景論風寒對講,丹溪言陰虛,乃與東垣論陽虛對講,皆以補前人所未備,非偏執也。

 

後人動議劉、朱偏用寒涼,矯以溫補,立論過當,遂開酷烈之門,今日桂附之毒,等於刀鋸,夢瑤目睹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執,書中時出創解,頗有裨於醫學。

 

錢塘趙恕軒學敏《串雅內外編》,皆走方術。

 

謂走方之藥,上行者曰頂,多主吐;下行者曰串,多主瀉;頂串而外,則曰截。

 

截,絕也,如絕害然。

 

此即古汗、吐、下三治也。

 

又謂走方有三字訣,一曰賤,藥物不取貴也;二曰驗,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倉卒即有。

 

能守三字之訣,便是能品。

 

其自序謂幼嗜岐黃家言,性尤好奇,聞走醫中有頂串諸術,操技神而奏效捷,以此獲食,其徒侶多動色相戒,秘不輕授,又多一知半解,罕有貫通者,以故欲宏覽而無由。

 

宗子柏云:挾是術且老矣。

 

戊寅航海歸,質其道,皆有奧理,顧其方,旁涉元禁,瑣及游戲,未免夸新斗異,為國醫所不道,因取其所授,重加芟訂,存其可濟於世,合余平昔所錄奇方,匯成一編,名曰《串雅》。

 

不欲泯其實也,並矯奇而歸於雅,使後之習是術者,不致為庸俗所詆淇云云。

 

然觀其所載,多興陽之方,大半熱藥,如天雄、附子、草烏、肉桂、硫黃、阿芙蓉、淫羊藿、鹿茸、蠶蛾等味,用之必致為害,且導人以縱欲,亦非大雅所當言也。

 

此書無刊本,好事者若以付梓,當更為芟訂,庶幾盡善。

 

《傅氏女科》書,道光丁亥張丹崖鳳翔序刊,近復刊入潘氏海山《仙館叢書》,王孟英謂文之處,尤可怪者,解妒有飲,謂可以變其性情,蕩鬼有湯,且假托乎岐天師,更列紅花霹靂散。

 

成此書者,當是陳遠公之流,而其學更不如遠公,乃女科書之最下者。

 

《瘍醫大全》,搜羅浩富,而不及虜瘡。

 

(見“今人門”陳載庵醫案。

 

虜瘡出《肘後方》,采入《本草綱目》。)

 

《松峰說疫》,紀載詳備,而不及肉行。

 

(見“古人門”錢國賓治案。)

 

可見著書之難,而習醫者,當博覽群書,不得拘守一家之言,謂已盡能事也。

 

無錫沈芊綠金鰲,《要藥分劑》十卷,準徐之才十劑分類,凡四百餘品,皆異常日用必需之藥,故曰“要藥”。

 

其宣劑五靈脂注云:寒號蟲,四足有肉翅,能飛,但不甚遠,此雖名蟲,既能飛則屬羽族矣,從前本草書多列蟲部,恐非是,今故次於禽鳥之例。

 

余按︰五靈脂自蟲部入禽部,始於《本草綱目》,豈沈未之見耶? 會稽章虛谷(楠)《醫門捧喝》,謂春溫症以黃芩湯為主方,必加柴胡、葛根為使,以邪伏,上炎則頭痛喉痛,故加柴胡達少陽之氣,再加葛根入陽明而止渴解肌,則汗泄而熱去。

 

或見其熱盛,過投寒涼,遏其欲出之勢,熱反甚而難退矣。

 

竊思春溫由於冬不藏精,熱邪既熾,真陰必傷,何得更以柴葛升提其陽,重耗津液,即欲宣達,加薄荷、牛蒡子、香豉等足矣,間有需柴、葛者,亦屬偶然,不可云此症必加柴、葛也。

 

《景岳全書發揮》,世皆知為葉天士之書,按武進曹畸庵禾《醫學讀書志》,謂此書為梁溪姚球所撰,坊賈因書不售,剜補桂名,遂致吳中紙貴,又謂陶氏《全生集》,山陰劉大化所撰,《本草經解要》、《醫效秘傳》、《本事方釋義》,皆偽托葉氏。

 

余觀數書中,《景岳全書發揮》為最勝,惟盡情斥詈之處,有傷雅道,知其非天士手筆也。

 

昌邑黃坤載御元,少耽典籍,三十歲左目紅澀,為醫誤治,過服涼藥失明,遂發憤習醫,窮究義蘊,著書甚富,然渺視千古,毀謗前人,其作《素靈微蘊》,謂仲景而後,惟思邈真人不失古聖之源,其餘著作如林,無一線微通者。

 

驚悸之症,在傷寒皆得之汗多陽亡,為少陽相火鬱發,或以汗下傷陰,甲木枯槁,內賊戊土,乃有小建中、炙甘草証,重用芍藥、生地以清相火,至於內傷虛勞,驚悸不寐,俱緣水寒土濕,神魂不藏,無相火上旺而宜清潤者,即偶有之,而脾腎終是濕寒,嚴用和冒昧而造歸脾之方以補心血,薛立齋又有丹皮、梔子加味之法,張景岳、趙養葵、高鼓峰、呂用晦更增地黃、芍藥之輩,復有無名下士,作天王補心丹,肆用一派陰涼,群兒醉夢不醒,成此千秋殺運,可恨極矣。

 

夜熱之症,因陰旺濕土,肺胃不降,君相失根,二火升泄,錢仲陽乃作六味湯丸以滋陰虧,薛氏推展其義,以治男女勞傷、各種雜病,張氏、趙氏、高氏、呂氏、祖述而發揚之,遂成海內惡風,致令生靈夭札,死於地黃者最多,其何忍乎?下至二地、二冬、龜板、黃柏諸法,不可縷悉。

 

究其源流,泄火之論,發於河間,補陰之說,倡於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莫此為甚。

 

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凡胸脅壅滿,上熱燔蒸,皆足陽明少陽之不降也,李東垣乃作補中益氣之方,以升麻、柴胡升膽胃之陽,謬矣,而當歸、黃耆,亦復支離無當。

 

風寒之症,仲景之法備矣,陶節庵作九味羌活之法,雜亂無律,而俗子遵行,天下同符云云。

 

黃著作繁富,時抉精奧,惟所定諸方,偏於扶陽,遺精症謂土濕陽衰,生氣不達,乃用桂枝、附子,墮胎症謂命門陽敗,腎水澌寒,侮土滅火,不生肝木,木氣鬱陷而賊脾土,乃用乾薑、桂枝充其類,將生人絕無陰虛火旺之症,是徒知責人,而不知責己矣。

 

余杭稽留山石雲院微塵上人,以其家傳經驗奇方濟世活人,年老懼失傳,悉付之梓,名曰《石雲選秘》,凡二卷,書中有接骨神方,用鬧陽花子燒酒浸一夜煮酒,每服二分,亦可蒸透曬乾為末,入虎骨五分,早上服,午間骨響,接上神效。

 

余以庠說天台葉氏售跌打損傷藥致富,甚秘其方,後為佣工人竊得以傳,乃用鬧陽花子置灶邊,得煙氣熏蒸,二三年後,研為末,收藏勿泄氣,每服二三分酒下,治損傷立效,但力猛不可多服,石雲方正與此同。

 

歸安江氏涵暾《筆花醫鏡》,謂《程鐘齡女科》一卷,悉從諸大家論說中斟酌盡善而出之,字字毫發無憾,並無近時《臨証指南》等織巧習氣,故依治每收實功。

 

不知《臨証指南》雖成於葉氏之門人,采錄冗繁,誠為可議,然其審証立方,實多可法可傳。

 

即如女科之症,必主奇經,洵能獨出手眼,遵而用之,鮮不獲效。

 

程氏書豈能見及此耶?是故讀程氏書可與立,不若讀葉氏書可與權也。

 

秀水錢彥 處士經綸,居王江涇,康熙間人也,醫術精核。

 

有人仲冬病寒,諸醫雜治不效,獨處士言伏暑,投青蒿一味而愈。

 

治病受值,必視其貧富,貧者常謝不受,富人以濃幣遠來,則又卻之,且謝曰︰若幣重,不難致他醫,何必我?我鄰裡孤窮疾病者若而人,待我延醫,安能舍之他適哉?或道逢他方,人問錢先生安在。

 

輒應曰︰死久矣。

 

用是名不出鄉裡,而貧亦如故。

 

歿後,鄉人相傳為土地神,歷百餘年未嘗著靈怪,而禱祠下者不絕,蓋隱君子之有德於鄉閭者也。

 

著有《脈法須知》三卷,咸豐五年,其同裡計二田上舍光昕,為鋟板以傳,貽余讀之,蓋薈萃諸家之說,而出之以精確,非積學有得者不能也。

 

其《問法要略》一篇,語約而意詳,勝於張景岳之十問,備識於此。

 

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問便,慎之至也。

 

問男女老幼貴賤,得病何日, 受病何從,飲食便利,情懷勞逸,今昔何如,曾服何藥,日夜起居,寤寐有無,痰嗽嘔噯,脹悶汗渴煩悸,頭目耳鼻口咽喉胸脅腰背腹痛,手掌冷熱,喜惡寒熱,膝酸足腫,曾患何疾,瘡傷中毒,痞血病久,或汗下過傷,所嗜何味何物,或縱酒,或長齋,或房室,或泄滑,問婦女月水,有孕果動否。

 

寡婦室女,氣血凝滯,兩尺多滑,非胎也。

 

心腹痛當問新久,懶言惟點頭,中氣虛也,昏憒不知人,或暴厥,或久病,婦人僵厥,多中氣,宜辨之。

 

小便黃赤為濕熱,清之滲之,小便色白,無熱也,不可治熱,利則氣順,澀則痰滯,重墜牽掣為虛,煩悶拘急為實,喜熱惡利為虛,喜利惡熱為實。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6:46 , Processed in 0.16502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