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溫病方 清解湯】
或問︰外感中於太陽則惡寒,中於陽明則不惡寒而發熱。
時 至春、夏,氣候溫熱,故外感之來,不與寒水相感召,而與燥金相感召,直從身前陽明經絡襲入,而為溫病。
後世論溫病者,多是此說。
而《傷寒論》溫病提綱,冠之以太陽病者何也?答曰︰溫病初得,亦多在太陽,特其轉陽明甚速耳。
曾治一人,年二十餘。
當仲夏夜寢,因夜涼,蓋單衾凍醒,發懶,仍如此睡去。
須臾又凍醒,晨起微覺惡寒。
至巳時已覺表裡大熱,兼喘促,脈洪長而浮。
投以清解湯,方中生石膏,改用兩半,又加牛蒡子(炒搗)三錢,服後得汗而愈。
由斯觀之,其初非中於太陽乎,然不專在太陽也。
人之所以覺涼者,由於衣衾之薄。
其氣候究非寒涼,故其中於人不專在太陽,而兼在陽明。
且當其時,人多蘊內熱,是以轉陽明甚速也,然此所論者風溫耳。
若至冬受春發,或夏發之溫,恆有與太陽無涉者。
故《傷寒論》溫病提綱中,特別之曰︰風溫之為 病,明其異於“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之溫病也。
又杏仁與牛蒡子,皆能降肺定喘,而杏仁性溫、牛蒡子性涼,傷寒喘証,皆用杏仁,而溫病不宜用溫藥,故以牛蒡子代之。
附錄︰
直隸鹽山孫××來函︰
一九二五年春,一人來津學木工。
因身體單薄,又兼天熱,得溫病,請為診視。
脈浮數而滑,舌苔白濃,時時昏睡。
為開清解湯,生石膏用一兩,為其脈數,又加玄參五錢,一劑病愈。
斯年仲春,俞××之三位女兒皆出瘟疹。
生為診視,皆投以清解湯,加連翹、生地、滑石而愈。
同時之患此証者,勢多危險。
惟生投以此方,皆能隨手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