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五 三消 論920】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26 16:0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五 三消 論920

 

三消

 

 

《內經》曰:二陽結謂之消。

 

又曰:癉成為消中。

 

東垣曰: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液,若消則目黃口乾,乃津液不足也。

 

足陽明胃主血,若熱則消穀善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

 

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

 

此因數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當以蘭,除陳氣也。

 

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其氣 悍,能助燥熱也。

 

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

 

當分三消而治之,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經云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乾飲水,多食飢虛,癉成為消中者是也,以調胃承氣湯、三黃丸治之。

 

下消者,煩渴引飲,耳葉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

 

總錄所謂末傳能食者,必發腦疽背癰;不能食者,必傳中滿膨脹,皆為不治之證也。

 

張潔古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白朮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復傳下消矣。

 

先哲用藥,厥有旨哉。

 

然臟腑有遠近,亦宜斟酌。

 

如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腎肝位遠,宜制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如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

 

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者也,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制也,治斯疾者宜審焉。

 

引用: 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7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9:55 , Processed in 0.08203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