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虛實用藥寒溫辯】
陰陽虛實用藥寒溫辯
《傷寒》一書,所謂陰陽虛盛,則精微之義,不無辯析於其間。
四十八難曰:病之虛實,出者為虛,入者為實。
蓋表之真陽既虛,故陰邪以盛,出而乘陽,是以脈浮於外,其病在表,法當汗之。
當其陰邪出表,脈浮於外之時,不可自惑以為陽脈盛也。
裡之真陰既虛,故陽邪以盛,入而乘陰,是以脈入於內,其病在裡,法當下之。
當其陽邪入裡,脈實於內之時,不可自惑以為陰脈盛也。
是說非古人之立言也,蓋使人知如此之為陰盛,則抑陰而助陽;
如彼之為陽盛,則抑陽而助陰。
陰盛,則邪出於外者,發表之藥當性溫,以助陽氣,如桂枝湯之類是也。
陽盛,則邪入於內者,攻裡之藥當性寒,以抑陽氣,如承氣湯之類是也。
或曰:陰出而乘於外,是陽之不足也。
陽病,則當有以發表而汗之,何哉?
是大不然,陰邪傳於外,不汗之,則邪何由而去?
桂枝之性溫,溫之,乃所以助陽,陽有所助而長,則陰邪之所由以消,辛甘發散為陽者,此也。
張氏所謂承氣入胃,陰盛乃亡者,正恐陰盛出外,而誤以承氣下之,安得而不亡。
或者有陽入而乘於內,是陰之不足也。
陰病,則當有以溫養而下之,何哉?
是又不然,陽邪入於內,不下之,則邪從何而出?
承氣之性寒,寒之,乃所以抑陽,陽受其抑則微,而真陰之所由以長,酸苦涌泄為陰者,此也。
張氏所謂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正恐陽盛入內,而誤以桂枝汗之,又安得而不死。
觀古人發表之藥多溫,攻裡之藥多寒,則知陰陽虛實之意微,非只於汗下設矣,所以為用藥寒溫設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5%AD%E6%9B%B8/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810&pid=689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