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中國回教協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22:2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中國回教協會

 

源於國民政府南京時期的中國回教組織。

 

簡稱回協。

 

1938年〈昭和13年〉於武漢設立「中國回民救國協會」,1939年更名「回教救國協會」,1942年為順應政治時局變遷,改名「中國回教協會」,1951年隨國民政府遷臺復會,並於隔年復刊《中國回教雙月刊》。

 

回協之設立肇因於清末穆斯林政教運動的失敗,而20世紀初中國穆斯林留學中東阿拉伯國家接觸穆斯林新思想,以及國際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與改革風潮相呼應。

 

其設立宗旨為闡揚教義、協助政府達成「興教救國」、提倡穆斯林教育、促進穆斯林經濟與福利、解決穆斯林參政及社會文化溝通等問題。

 

中國回協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1938-1959年為白崇禧將軍領導時期,時值中國動亂,對於伊斯蘭教復興政策的倡導多於實際活動。

 

1959-1974年為時子周領導時期,身為文人教育家,時子周致力推動伊斯蘭教在臺灣的紮根工作,他親自翻譯古蘭經,並編著伊斯蘭教義書以啟發穆斯林的伊斯蘭觀。

 

1969-1977年為集體領導時期,是回協組織重整時期。

 

1977-1990年為許曉初領導時期,除積極協助地方清真寺的建立與社群發展,並加強與國外伊斯蘭機構的交流。

 

1990-1996年為武宦宏領導時期,回協組織僅有小幅度的調整。

 

1996-2002年為馬家珍將軍領導時期,回協邁入開創性階段,組織重組後幹部不但年輕化且學歷提高;

 

擴大推動臺灣穆斯林社群與中國地區之回族(漢語穆斯林)的交流,因而興起臺灣穆斯林尋根之旅。

 

馬家珍也主動參與其他宗教的對話,如1997年3月14日達賴喇嘛訪臺的宗教對話活動。

 

2002-2005年為倪國安將軍領導時期,沿續馬家珍的政策,積極對外參加對話活動,宣揚伊斯蘭教義,對內則強化穆斯林兒童、婦女的伊斯蘭基礎教育,活化回協組織,加強穆斯林青年參與宣教與學習意願。

 

2005-2008年為馬如虎領導時期,回協日漸步入衰微期,由於人事問題使穆斯林的凝聚力驟減,教務的發展亦因回協幹部的異動而停滯。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288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3: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