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祈安醮】 祈安醮又名「平安醮」、「天醮」、「春醮」等,以祈求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是祈求或感謝神明庇佑平安的清醮,大多是有一固定週期舉行,是屬於醮祭中最常見的類型,也常與其他種類的醮合併一起舉行。
「醮」-本係中國古代祭名,為祭神之意,漢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衍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自南北朝開始,歷代朝廷大多有建醮的祭儀,尤其盛行於元、明兩代,其原始意義,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可是,道教通俗信仰隨著人漢人移墾台灣而被導入與生根之後,由於受到民俗傳統信鬼尚巫之風,與開拓之際所遭遇「毒霧瘴氣」的影響,建醮的目的,遂巧妙的結合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而成為規模盛大的祭典。
做醮一般規模都很龐大,儀式也較為繁複。
建醮基本上分為臨時醮與定期醮兩種,臨時醮是指不定期舉行;
定期醮則有固定的時間,如三年、五年、六年、十年、十二年甚至六十年等多種,每到這個年份便要隆重舉行醮典。
依醮期的長短又有一朝醮(舉行一日)、二朝醮(二日)、三朝醮(三日)、五朝醮(五日)之分,時間長者可達數星期之久,不過一般以三朝醮為建醮的標準祭期。
醮期越長,所舉辦的規模也就越盛大。
早期台灣民間醮典的舉行都是好幾年才舉行一次,每辦一次醮典,就要動員不少的人力、金錢及物資,所以民間往往要好幾年的休養生息,才有能力舉辦下一次醮典,近年來由於民間富庶,信徒對民間信仰的熱衷,使得醮典的舉行愈來愈頻繁,亦是現代人在這亂世中寄託神明庇佑的渴望。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