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2:15: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6:32 編輯

史學●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以降低關稅與促進貿易自由化為目標而成立的多邊國際協定,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簡寫WTO)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英國等為免重蹈19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之覆轍,均認為須建立一套國際經貿組織網,因此在1944年7月,於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BrettonWoods)舉行會議,在金融方面決定成立國際復興暨發展銀行(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ureandDevelopment,簡寫IBRD,即世界銀行﹝WorldBank﹞)、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簡寫IMF),貿易方面則成立國際貿易組織(InternationalTradeOrganization,簡寫ITO)。

 

其中IBRD與IMF兩機構在1946年先行成立。

 

雖然ITO最後未能成立,但1947年10月,參與國際貿易組織籌備委員會的國家共同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簡寫GATT)。

 

1947年中華民國成為GATT的正式締約成員國。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難以履行GATT義務,遂在1950年5月退出。

 

1980年代起,中華民國積極推動加入GATT,1990年1月以「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名義提出入會申請,1992年9月,中華民國加入GATT申請案排入理事會議程,並取得觀察員資格。

 

GATT透過貿易談判來建立貿易規範,自1948年舉行第一回合談判(日內瓦回合),到1994年第八回合談判(烏拉圭回合)。

 

並於1993年決議建立「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為國際組織,以取代不具獨立法人人格的多邊國際協定。

 

改組為WTO後,中華民國申請加入,並於2002年成為WTO會員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94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7:44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