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龜山文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1:1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1:11 編輯

史學●龜山文化

 

史前考古學文化,屬金屬器時代(或鐵器時代),年代約當為距今1500年前。

 

這個文化的代表性典型遺址為位於屏東恆春半島的龜山遺址,這個遺址最早為考古學者金子壽衛男於1940年(昭和15年)因調查恆春地區石灰岩分布而發現,但之後即無人聞問,直至1984年考古學者李光周因執行「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計畫」時,才因聽聞當地居民林清財的報導才又重新發現。

 

龜山文化出土的器類中,除了陶器外,也出現刀、槍頭及箭頭等鐵器、骨角尖器、銅環、玻璃珠,以及貝刮器、貝飾品等遺留,其中陶容器中又以少量帶有特殊形制的紋飾,如以壓印、刻畫或刺點紋堆疊成的人形紋、弦紋、雲雷紋、幾何紋與條紋為其典型之特徵。

 

除此之外,這個文化也出土相當豐富的生態遺留,其中又以鹿科動物骨頭與豐富的貝類遺留最為顯著,金子壽衛男即曾針對龜山遺址出土的貝類,提出其中若干種類與現生種的差異,而學者李匡悌也曾針對龜山遺址的考古資料,研究有關海洋適應的課題。

 

龜山文化主要分布於恆春半島、臺灣東部與綠島地區,除了龜山遺址外,尚見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山棕寮遺址、舊香蘭遺址,卑南鄉初鹿遺址、綠島的公館鼻遺址,而後壁山第一史前遺址也有少量出土,遺址似有呈點狀分布的情況。

 

其中舊香蘭遺址同時出土有三和文化與龜山文化的器物,其年代延續時間較長,推測約距今2310-1340年間,部分龜山式陶器與石刀、骨角器上出現的蛇形紋飾,尤其與排灣族傳統陶罐上類似的百步蛇式樣,或可作為進一步討論龜山文化與原住民間之文化傳承的重要依據。

 

龜山文化出土大量以鹿科為主的動物骨頭,以及玻璃、瑪瑙珠、銅環等器物,不只說明這個時期的人對於陸域及河海口生態資源的利用,也可能作為研究這個文化與其他區域交換關係的參考。

 

但是,若參酌舊香蘭遺址出土的砂岩模具、初熔的玻璃質材料,以及鐵器上的鍛鐵現象等,也似乎顯示這個文化的人已具備製造金屬器與玻璃器的能力。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9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1:01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