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螺鈿髹漆工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17:1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螺鈿髹漆工藝

 

我國虞、夏已有漆器。

 

至戰國與漢更成一盛世。

 

當時,在日常用器上,漆器成了不可或缺的器皿。

 

因此,漆器工藝至此時紮下牢固的基礎,並且發展出一套漆工制度。

 

唐代的漆器,已由實用走入藝術的領域。

 

各種類型的漆器,應運而生,諸如雕漆、平脫,以及螺鈿漆器,皆肇始於是。

 

螺鈿的螺就是螺、蚌的殼片。

 

鈿,說文曰:「金華也。」

 

,集韻曰:「鈿,以寶飾物。」

 

螺鈿,就廣義而言,是一種以螺、蚌片為裝飾的器物。

 

這種器物,最早可追溯到殷商。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的「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三:侯家莊」載:於安陽、侯家莊殷墟內掘出各種形狀的蚌片、介殼與蚌嵌片。

 

在這分報告中,也提及發現漆痕。

 

當時的人,已經知道以螺片用來裝飾器面。

 

此種蚌嵌片,只能將它列入螺鈿器廣義類別中。

 

狹義的螺鈿器,則專指螺片裝飾於漆面的螺鈿器。

 

這種螺鈿漆器,始於唐代。

 

日本正倉院收藏不少唐螺鈿漆器,是否來自中國不得而知,然而其風格似唐代則確實不假。

 

此項收藏,在傳世器中,可說是碩果僅存,而出土器更少,僅於西元一九五五年,在洛陽唐墓內發現一件螺鈿人物銅鏡(如圖1)。

 

見圖1有些學者將這件螺鈿銅鏡,視為螺鈿銅器,而不列入漆器內。

 

如果按考古報告記載:「花紋間並填漆」來看,這件螺鈿銅鏡不失為唐代典型的螺鈿漆器,只是在出土時,大部分的漆已經剝落。

 

從正倉院傳世的螺鈿漆器與洛陽出土的螺鈿漆器,可歸納出早期螺鈿漆器的幾個特色:一、唐代用於裝飾漆面的貝片皆厚。

 

明天啟年間,揚明說:「殼片古者厚,而今者漸薄也。」

 

由於殼片厚,因此取裁殼片皆以大片為主。

 

由於大而厚,則便於直接在其上鐫刻紋樣。

 

二、殼片的色調,多以淡雅的白色、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主。

 

這種殼片厚而色調趨淡的螺片,有來自兩種螺的可能:(一)角蝶螺:產於我國山東半島、黃河沿岸、日本與韓國沿岸,是種屬於北方型的螺。

 

(二)夜光螺:分布於福建、南海一帶,臺灣與菲律賓亦產,這種螺是屬於南方型者。

 

這兩種螺的殼皆大而厚,且具真珠光澤,與早期螺鈿漆器上,所用的殼片非常近似。

 

三、這些早期螺鈿漆器上紋樣的構圖,因受制於材料,多採圖案裝飾,講求對稱、平衡,近似剪貼,裝飾趣味極濃厚。

 

宋代的螺鈿漆器,傳世器至今尚不曾見,出土器則於一九七八年在蘇州瑞光塔內發現一件螺鈿藏經漆匣。

 

由圖片看來,所用的殼片,似以大而厚者為主,裝飾紋樣亦採圖案剪貼。

 

由此可知宋代螺鈿漆器,仍然沿襲唐代風格。

 

螺鈿漆器,至元代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傳世器中有一些散於日本與歐美博物館。

 

然而最可靠的元代螺鈿器,要屬一九六九年在元大都出土的廣寒宮螺鈿漆盤殘片,雖屬殘片,卻為研究元代螺鈿漆器最珍貴的資料。

 

考古報告載:「…這種螺鈿片是用盤大鮑或雜色鮑的殼,按其呈現的光澤截磨成各種不同物件的小片,組成一幅廣寒宮為背景的圖畫。

 

殘有的部分有一座兩層的樓閣,閣為三間重簷懸山頂,裝格子門,平座上施欄,閣旁植梧桐樹和桂樹,閣山雲氣繚繞,另外還有兩座建築。

 

碎片中尚有婦女的頭像及廣字殘匾。

 

螺鈿所呈現的光澤,有閃紅光的柱欄和樹幹,閃綠光的屋瓦和樹葉,閃藍、紫、紅色的雲氣。」

 

元代的螺鈿漆器,在基本上所用的螺片就與前代不同。

 

漆工曾為這出土的殘片做過鑑定,認為殘片上所用的貝片是盤大鮑與雜色鮑(即九孔)的殼。

 

前者屬北方型的海螺,產於寒冷地帶,如我國東北、山東、遼東沿岸。

 

後者屬於南方型的海螺,產於福建以南沿海一帶。

 

這兩種鮑殼片薄,而色澤光豔。

 

由於使用的殼片不同,導致技術的迥異。

 

此時的漆工已突破材料的限制,對螺片的運用有如用筆墨,按紋飾的需要選裁不同色調與形狀的螺片。

 

明隆慶年間,黃成著髹節錄曰:「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精細密緻,如畫為妙。

 

又分截殼色,隨類而施綴者,光華可賞。」

 

由大都出土的這殘片,可推斷出螺鈿漆器在元代就有了像黃成所述的技術。

 

元代螺漆器,在裝飾的風格上也展現新貌。

 

紋飾由呆板的圖案花紋變為活潑生動的圖畫。

 

漆工的藝術造詣精湛,能將自然的生態,靈巧地以螺片表現出來。

 

曹昭於格古要論中曾述及:「螺鈿,元朝時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可愛。」

 

漆器至明代更加興盛,主要由於永、宣兩帝對漆器特別偏好,獎掖漆工,因此漆工藝在明代氣象活潑。

 

明代的螺鈿漆器,存留下來的為數不少(如圖2)。

 

一九七九年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的中國螺鈿特展中,有不少明代螺鈿器,而有款者卻沒有幾件。

 

從而推論,螺鈿漆器在當時不為皇室所好,多於民間坊中造作。

 

見圖2螺鈿漆器,發展至明代末葉,出現一種新面貌。

 

揚州漆工周翥用於裝飾漆面的材料,不限於殼片,並且利用各類的寶石。

 

一名周製,即所謂的百寶嵌。

 

就技術而言,我國任何一種工藝至清皆臻爐火純青的境界。

 

螺鈿漆器亦復如此。

 

清代的漆工,對螺片色調的選用非常謹慎,將螺片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確實做到「隨類施綴」。

 

清代藝術的「繁細」特質,在螺鈿漆器上亦表現無遺。

 

(周功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11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9:15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