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諸病源候論 卷十七 痢病諸候 一、水穀痢候540】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9 13:0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諸病源候論 卷十七 痢病諸候 一、水穀痢候540

 

 

卷之十七 痢病諸候(凡四十論)

 

一、水穀痢候

 

水穀痢者,由體虛腠理開,血氣虛,春傷受於風,邪氣留連在肌肉之內,後遇脾胃大腸虛弱,而邪氣乘之,故為水穀痢也。

 

脾與胃為表裡,胃者,脾之腑也,為水穀之海;脾者,胃之臟也,其候身之肌肉。

 

而脾氣主消水穀,水穀消,其精化為榮衛,中養臟腑,充實肌膚。

 

大腸,肺之腑也,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水穀之精,化為血氣,行於經脈,其糟粕行於大腸也。

 

肺與大腸為表裡,而肺主氣,其候身之皮毛。

 

春陽氣雖在表,而血氣尚弱,其飲食居處,運動勞役,血氣虛者,則為風邪所傷,客在肌肉之間,後因脾胃氣虛,風邪又乘虛而進入於腸胃,其脾氣弱,則不能克製水穀,故糟粕不結聚而變為痢也。

 

又新食竟取風,名為胃風。

 

其狀,惡風,頭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腹滿,形瘦腹大,失衣則 滿,食寒則洞泄。

 

其洞泄者,痢無度也,若胃氣竭者,痢絕則死。

 

診其脈微,手足寒,難治也;脈大,手足溫,易治。

 

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澀者死,以臟期之也。

 

脈絕而手足寒者死,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脈緩時小結生,洪大數者死。

 

懸絕而澀者死,細微而澀者、緊大而滑者死,得代絕脈者亦死。

 

《養生方》云︰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也,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

 

又云︰五月勿食未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癤。

 

不爾,發寒熱,變黃膽,又為泄痢。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05:20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