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正傳 卷四 疝氣 論61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25 23:0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正傳 卷四 疝氣 論616

 

疝氣

 

 

《內經》曰: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又曰: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難經》曰:任脈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

 

夫所謂七疝者,寒、水、筋、血、氣、狐、 ,七者是也。

 

子和曰: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得之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

 

水疝者,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狀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少腹按之作水聲,得之於飲水醉酒,使內過多,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冷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外有漏針法,恐誤不錄)。

 

筋疝者,其狀陰莖腫脹,或潰而為膿,裡急筋縮,或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隨溲而下,得之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火之劑下之。

 

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少腹兩旁,橫骨兩端約紋中,俗名便癰,得之於重感春夏大熱,勞於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

 

氣疝者,其狀上連腎 ,下及陰囊,多得於號哭忿怒,則氣鬱之而脹,號哭怒罷即氣散者是也。

 

有一治法,以針出氣而愈,然針有得失,宜以散氣之藥下也。

 

或小兒亦有此疾,俗名偏墜,得之於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稟胎病也,此證難治,惟築賓一穴有灸之而愈者(穴法宜考灸經)。

 

狐疝者,其狀如仰瓦,臥則入少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如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往來上下,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宜以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疝者,其狀陰囊大如升斗、不癢不痛者是也,得之於地氣卑濕,故江淮之間多有之,宜以去濕之劑下之。

 

女子陰戶凸出,雖亦此類,乃熱則不禁固也,不可便認為虛寒而溫之補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藥下之,以苦堅之。

 

愚按:子和論七疝病源至為詳悉,但其處方一以攻下之法為主治,不能使人無疑耳,既曰多由房勞致虛而作,其可一例施之以攻下之法乎。

 

大抵七疝為病,若非房勞所致,即是遠行辛苦,涉水履冰,熱血得寒而凝滯於小腸、膀胱之分,或濕熱乘虛而流入於足厥陰之經,古方一以為寒而純用烏附等熱藥為治,我丹溪先生獨斷為濕熱,此發古人之所未發者也。

 

夫熱鬱於中而寒束於外,宜其有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驅逐本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以寒因熱用之法立方處治,即邪易伏而病易退也。

 

其攻下之法,愚故未敢試而行之,以俟識者再論,學人宜致思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6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9:42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