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第一一案 麻黃湯證】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3-11 14:27
標題: 【第一一案 麻黃湯證】 

第一一案 麻黃湯證】 


其五穎師醫案俞右 住高昌廟維德里一號 傷寒,頭項強痛,惡寒,時欲嘔,脈緊,宜麻黃湯。


麻黃五錢 桂枝五錢 杏仁三錢 生草三錢 佐景按:病者服此方後,絕不汗出。


閱者或疑余作誑言,安有服麻桂各五錢,而無反響者乎?


非也,有其故在。


緣病者未進藥之先,自以為大便不通,誤用瀉鹽下之。


及其中氣內陷,其脈即由浮緊轉為微細,故雖服麻黃湯,而汗勿出。


二診,師加附子以振心陽,救逆而差,此不汗出之因於誤治者也。


余更目睹史惠甫君之弟,發熱,惡寒,無汗,用麻桂各三錢,一劑,亦絕不汗出。


二劑加量,方得微似汗解。


其故安在?


蓋史君弟執業於鴻昌造船廠,廠址臨江,江風颯颯,史弟平日督理工場之間,固曾飽嘗風露者,此不汗出之因於地土者也。


又余在廣益醫院治一人,衣冠楚楚,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與麻桂各三錢,餘藥稱是。


次日二診,謂服藥後,了無變化。


矚再服原方。


三診又然。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33149&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3-11 14:28

第一一案 麻黃湯證】 


余疑院中藥量不足,囑改從藥鋪購服,四診依然未汗出,余百思不得其故。


及細詢其業,曰:「吾包車伕也。


至是,余方恍然。


蓋若是之人,平日慣伍風寒,本不易受風寒之侵襲,若果受其侵襲,則其邪必較通常為重,此不汗出之因於職業者也。


然凡此諸例,其不汗出,猶可理解。


余又曾治一妊婦腫病,面目手足悉腫。


一時意想所至,逕予麻黃湯加味。


次日覆診,腫退其半。


問曾汗出否?


曰:否。


問小便較多否?


又曰:否。


然余未之信也,予原方加減。


三日,腫將退淨,仍問其汗與小便各如何?


則又絕口否認。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33154&fromuid=526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3-11 14:29

第一一案 麻黃湯證】 


倘其言果屬真切,則若不曰:水化為氣,無形外泄,而承認生理學上之所謂「潛汗,直無理足以釋之。


嘻,病情萬變,固有不可以常理格之者,惟親歷者能信是言。


曹穎甫曰:發熱惡寒無汗,而兩脈浮緊者,投以麻黃湯,無不應手奏效。


辛未六月,有鄉人子因事居舍弟裔伯家,卒然覯病,發熱惡寒,擁被而臥,寒顫不已。


長女昭華為疏麻黃湯。


服後,汗出神昏,裔伯大恐。


不踰時,沈沈睡去,日暮始醒,病若失。


大約天時炎熱,藥劑太重,以致神昏,非有他也。


今年陰曆十一月初一日,余在陝西渭南縣,交通銀行行長曹欣莊之弟志松病,發熱無汗脈浮緊,余用麻黃三錢,桂枝四錢,生草三錢,杏仁五錢,服後,微汗出,脈微,嗜臥,熱退,身涼,不待再診,病已愈矣。


又記昔在丁甘仁先生家,課其孫濟華昆季,門人裴德炎因病求診於濟萬,方治為荊防等味,四日,病無增減,亦不出汗。


乃招予往診,余僅用麻黃二錢,桂枝一錢半,杏仁三錢,生草一錢。


明日,德炎不至,亦不求再診,余甚疑之。


越日,德炎欣然而來曰愈矣。


余按傷寒始病脈之所以浮緊者,以邪正交爭於皮毛肌腠間,相持而不下也。


一汗之後,則皮毛肌腠已開,而邪正之交爭者解矣。


世人相傳麻黃多用亡陽,而懸為厲禁,然則病太陽傷寒者,將何自而愈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33158&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