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論溫熱四時皆有】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14 15:06
標題: 【論溫熱四時皆有】

論溫熱四時皆有

 

十二、論溫熱四時皆有

 

溫熱,伏氣病也,通稱伏邪。

 

病之作,往往因新感而發,所謂新邪引動伏邪也。

 

因風邪引動而發者,曰風溫(或曰風火);

 

因寒邪引動而發者,曰冷溫(或曰客寒包火);

 

因暑邪引動而發者,曰暑溫(或曰暑熱);

 

因濕邪引動而發者,曰濕溫,(或曰濕遏熱伏)。

 

若兼穢毒者,曰溫毒,其症有二,一為風溫時毒,一為濕溫時毒。

 

此以兼症別其病名也。

 

其發於春者,曰春溫,(或曰春時晚發);

 

發於夏者,曰夏熱,(或曰熱病);

 

發於秋者,曰秋溫(或曰秋時晚發,或曰伏暑);

 

發於冬者,曰冬溫,(或曰伏暑冬發)。

 

此以時令別其病名也。

 

其病萌於春,盛於夏,極於秋,衰於冬。

 

間亦有盛發於春冬者,然總以盛發於夏秋為多。

 

何則?

 

春冬空氣清潔,輕氣多而炭氣少,故其為病,亦清邪多而濁邪少,除新感症外,即有因伏邪而病純熱無寒者,但為溫病而已;

 

兼寒者,但為冷溫而已;

 

兼風者,但為風溫而已。

 

雖間有時行溫毒,然亦以風毒居多。

 

夏秋空氣最濁,水土鬱蒸之氣,每被日光吸引而蒸發,發於首夏者,曰霉雨蒸,發於仲夏者,曰桂花蒸。

 

其為病也,皆水土穢氣雜合而成。

 

人但以暑濕賅其病之本,貪涼飲冷賅其病之標,而不知夏秋水土鬱蒸,濕中有熱,熱中有濕,濁熱黏膩,化生霉菌,故謂之濕溫。

 

(按此非時令病之濕溫,乃濕溫時疫也。

 

即西醫所謂之傷寒,亦曰腸熱症,又曰腸窒扶斯)亦謂之濕熱,西醫謂之霉毒瓦斯,害人最廣,變症最繁,較之風溫、冷溫、暑溫三症,尤多而難治。

 

英醫合信氏云:空氣乾熱不傷人,惟濕熱最傷人。

 

因低窪地土,或蘊有死水之潛熱,或積有腐爛之草木,(此即水土穢氣,化生霉菌之原因),後得六十度熱表之日光,接連晒之,其霉毒瓦斯乃勃發,故在東南熱地,夏秋之交,其毒尤甚。

 

可見濕溫、濕熱,為有形黏膩之邪,西醫不為無見。

 

嗚呼!

 

人在氣交之中,一身生氣,終日與穢氣相爭戰,實則與微生物相爭戰,不知不覺中,伏許多危險之機,可不驚且懼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037&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