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辨惑第四】
夫風為陽邪。寒為陰邪。雖皆因於時氣之寒。而各不失其陰陽之性。故傷寒輕者。全似中風。獨腳攣急不是。蓋腰以上為陽。而風傷於上也。
中風重。全似傷寒。而煩躁不是。蓋寒邪嘔而不煩。逆而不燥也。
然陰陽互根。煩為陽邪。煩極至躁。躁為陰邪。躁極致煩。故中風輕者煩輕。中風重者煩躁。傷寒重者躁煩。傷風重者微煩。微煩則惡寒亦微。是微陽足以勝微寒。故脈浮不緊矣。
如本論所云。凡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以脈浮不緊。故知汗出解也。
若不待自解。而妄攻其表。所以亡陽。因陽微故耳。凡傷寒見煩。則寒氣欲解。躁煩是陽為寒鬱。而邪轉盛。故傷寒一日。若躁煩者為欲傳。六七日躁煩者。為陽去入陰也。
因病入所稟之陽氣有不同。而受邪之部位陰陽更不類。故陽有多少。熱有微甚。如太陽為先天之巨陽。其熱發於榮衛。故一身手足壯熱。陽明乃太少兩陽相合之陽。其熱發於肌肉。故蒸蒸發熱。少陽為半表之陽。其熱發於腠理。時開時合。故往來寒熱。此三陽發熱之差別也。
太陰為至陰。無熱可發。因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得主四肢而發熱於手足。所以太陰傷寒手足自溫。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耳。少陰為封蟄之本。若少陰不藏。則坎陽無蔽。故有始受風寒。而脈沉發熱者。或始無表熱。八九日來。熱入膀胱。致一身手足盡熱者。厥陰當兩陰交盡。一陽之初生。其傷寒者。有從陰而先厥後熱者。有從陽而先熱後厥者。或陽進而熱多厥少。或陽退而熱少厥多。或陰陽和而厥與熱相應者。是三陰發熱之差別也。
太陽為父。多陽盛之病。如初服桂枝而反煩解。半日許而後煩。下之而脈仍浮。氣上撞。與不汗出而煩躁。服藥微除而煩瞑發衄者。皆陽氣重故也。
少陰為雌。多亡陽之病。如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惡寒蜷臥。吐利汗出。裡寒外熱。不煩而躁。皆亡陽故也。
又內經病形篇云。邪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頰。則下少陽。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682&fromuid=77
【風寒辨惑第四】
其中膺背兩脅。亦中其經。故本篇太陽受邪。有中項。中背之別。中項則頭項強痛。中背。則背強KT KT 也。
陽明有中面中膺之別。中面則目痛鼻干。中膺則胸中脅下痞硬也。
此岐伯中陽溜經之義。又云。邪中於陰。從臂 始。自經及臟。藏氣實而不能容。則邪還於府。故本篇論三陰。皆有自利症。是寒邪還府也。
三陰皆有可下症。是熱邪還府也。
此岐伯中陰溜府之義。六經之部位有高下。故受邪之日有遠近。太陽為三陽居表。位最高。最易傷寒。故一日受。陽明為二陽而居前。故二日受。少陽為一陽而居側。故三日受。太陰為三陰。居陰位最高。故四日受。少陰為二陰。居陰位之中。故五日受。厥陰為一陰。居三陰之盡。故六日受。此皆言見症之期。非六經以次相傳之日也。
內經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適其至所。即此義也。
按本論傳字之義。各各不同。必牽強為傳經之謬。傷寒一日。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683&fromuid=77
【風寒辨惑第四】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684&fromuid=77
【風寒辨惑第四】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685&fromuid=77
【風寒辨惑第四】
故傷寒者。雖在太陽每多陰症。太陽經多中風症。陽從陽也。
少陰經多傷寒症。陰從陰也。
夫風者善行而數變。故脈症皆不可拘。自變者觀之。其症或自汗鼻鳴。或無汗而喘。或不汗出而煩躁。或下利嘔逆。或渴欲飲水。或往來寒熱。或口舌咽乾。或短氣腹滿。鼻干嗜臥。或目赤耳聾。胸滿而煩。或四肢煩疼。種種不同。其脈或浮緩。或浮緊。或弦而浮大。或陽微陰澀。或陽微陰浮。亦種種不同。自不變也觀之。惟浮是中風之主脈。惡風是中風之定症。蓋風脈變態不常。而浮為真體。風症變幻多端。而惡風其真情也。
仲景廣設諸方。以曲盡常變耳。夫寒之傷人也有三。早晚霧露。四時風雨。冬春霜雪。此天之寒氣也。
幽居曠室。磚地土 。大江深澤。邃穀名山。地之寒氣也。
好飲寒泉。喜食生冷。酷嗜瓜果。誤服冷藥。人之寒氣也。
此義最淺。傷寒諸書莫之或及。而以冬寒春溫。時疫之症掩之。何不求致病之因。而歸時令之變耶。夫寒固為冬氣。三時豈必無寒。第寒有輕重。傷亦有輕重。不拘定於冬。溫固為春氣。而三時亦病溫。且溫隨時而發者多。因冬月傷寒所致者少。不可謂必然之道也。
即冬時病溫。
亦因其人陰虛而發。豈冬時之暖氣。即有毒以傷人乎。若時行疫氣。正天地溫熱之毒。如涼風一起。疫即自散。豈遇寒而反重耶。疫與寒。為風馬牛不相及。何得以寒冠時行之疫。若為暴寒所折而病。即是三時之傷寒。勿得忘以疫名之矣。
謂三四月陽氣尚弱。為寒折而病熱輕。五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折而病熱重。七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折而病熱微。此叔和之莫須有也。
夫病寒病熱。當審其人陰陽之盛衰。不得拘天時之寒熱。天氣之寒熱以傷人。必因其人陰陽之多少。元氣之虛實為輕重。不全憑時令之陰陽為轉移也。
所以仲景立方。全以平脈辨症為急務。不拘於受病之因。不拘於發病之時為施治。如夏月盛暑。而傷寒吐利。多有用薑附吳萸而始效。隆冬嚴寒而病溫。多有用石膏硝黃而熱乃解者。謂麻黃桂枝二湯。只宜於冬月之正傷寒。三時不可輕用。其失豈不多乎。夫開口言傷寒。動手反用寒涼克伐之劑。曷不於傷寒二字顧名思義耶。寒傷於表。法當溫散。寒傷於裡。法當溫補。仲景治傷寒。只有溫散溫補二法。其清火涼解吐下等法。正為溫暑時疫而設。所以治熱。非以治寒。治熱淫於內。非治寒傷於表也。
今傷寒家皆曰。仲景治溫治暑。必另方治法。今遺失而無征。傷寒只有汗吐下三法。將溫補正法。置之不用。反曰治傷寒無補法。於是人傷於天地之寒者輕。復傷於醫師之法者重。死於寒食之內傷者少。死於寒藥之內傷者多耳。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686&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