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8 21:23
標題: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太陽轉入少陽,是表邪入於裡。


脅下硬滿,不能食,往來寒熱者,邪在半表半裡之間。


若已經吐下,脈沉緊者,邪陷入腑為裡實;


尚未經吐下,而脈沉緊為傳裡,雖深,未全入腑,外猶未解也,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少陽之邪,在表裡之間,若妄吐、下、發汗、溫針,損耗津液,胃中乾燥,木邪乾胃,必發譫語。


若柴胡證不罷者,則不為逆;


柴胡證罷者,壞病也,詳其因何治之逆,以法救之。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關脈,以候少陽之氣,太陽之脈浮,陽明之脈大。


脈浮大,上關上,知三陽合病。


膽熱則睡,少陰病但欲眠睡,目合則無汗,以陰不得有汗。


但欲眠睡,目合則汗,知三陽合病,膽有熱也。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表為陽,裡為陰。


邪在表則外有熱。


六七日,邪氣入裡之時,外無大熱,內有躁煩者,表邪傳裡也,故曰陽去入陰。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


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四日,表邪傳裡,裡不和,則不能食而嘔;


今反能食而不嘔,是邪不傳陰,但在陽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內經》曰:大則邪至,小則平。


傷寒三日,邪傳少陽,脈當弦緊;


今脈小者,邪氣微而欲已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內經》曰: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寅、卯、辰,少陽木王之時。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4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