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8 21:07
標題: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


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


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傷寒吐下後發汗,則表裡之氣俱虛,虛煩,脈甚微,為正氣內虛,邪氣獨在。


至七八日,正氣當復,邪氣當罷,而心下痞,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者,正氣內虛而不復,邪氣留結而不去。


經脈動惕者,經絡之氣虛極,久則熱氣還經,必成痿弱。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趙本無「石」字)湯主之。


大邪雖解,以曾發汗吐下,胃氣弱而未和,虛氣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與旋覆代赭石湯降虛氣而和胃。


旋覆代赭石(趙本無「石」字)湯方:旋覆花(三兩。


味鹹溫) 人參(二兩。


味甘溫) 生薑(五兩,切。


味辛溫) 半夏(半升,洗。


味辛溫) 代赭石(趙本無「石」字,一兩。


味苦寒) 大棗(十二枚,擘。


甘溫) 甘草(三兩,炙。


味甘平)


硬則氣堅,咸味可以軟之,旋覆之咸,以軟痞硬。


虛(醫統本作「怯」)則氣浮,重劑可以鎮之,代赭石之重,以鎮虛逆。


辛者散也,生薑、半夏之辛,以散虛痞。


甘者緩也,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上件(趙本無「件」字)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


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趙本有「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詳見卷三)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05&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