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下疳】
一男子下部生疳,諸藥不應。
延及遍身突腫,狀似翻花,筋牽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腎二經濕熱所致。
先以導水丸五服,次以龍膽瀉肝湯數劑,再與除濕健脾之藥,外貼神異膏,吸其膿血,蒜灸拔其毒而愈。
若表實者,以荊防敗毒散。
裡實者,以內疏黃連湯。
表裡俱實者,防風通聖散。
表裡俱虛者,八珍湯。
氣虛者,四君子湯。
血虛者,四物湯。
俱加兼症之藥治之,並愈。
(瘍科大法,略具於此。)
若服輕粉等藥,反收毒於內,以致迭發。
概服防風通聖散,氣血愈虛,因而不治者多矣。
繆仲淳治數友下疳,用黃柏、宮粉、膩粉、杏仁、珠末、冰片敷之,無不愈者。
後去膩粉、杏仁,加黃芩,更以大小薊、地骨皮湯,洗淨敷之,效更良。
(《廣筆記》)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