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腸風臟毒】
雖然精氣血出於穀氣,惟大腸下血,以胃藥收功。
以四君子湯、參 白朮散,以枳殼散,小烏沉湯和之,胃氣一回,血自循經絡矣。
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
臟毒者,蘊積毒久而始見。
又云:人惟坐臥風溫,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榮血失道,滲入大腸,此腸風臟毒之所作也。
挾熱下血,清而色鮮,腹中有痛。
挾冷下血,濁而色黯,腹內略痛。
清則為腸風,濁則為臟毒。
有先便而後血者,其來也遠;
有先血而後便者,其來也近。
世俗屎前屎後之說,非也。
治法大要,先當解散腸胃風邪,熱則敗毒散,冷則換金正氣散加芎、歸,後隨其冷熱治之。
劉河間云: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
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
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便血。
腸胃之絡傷則溢血,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並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積矣。
又《內經》云:腸癖下膿血,脈弦絕者死,滑大者生,血溢身熱者死,身涼者生。
諸方皆謂風熱侵於大腸而然。
若飲食有節,起居有時,腸胃不虛,邪氣從何而入?
王執中云:何教授湯簿有腸風疾,積年不愈,取脊端窮骨,名龜尾,當中一灸除根,湯簿因傳此方。
後觀《灸經》,此穴療小兒脫肛瀉血,蓋岐伯灸小兒法也,後人因之以灸大人腸風瀉血耳。
蓋大人、小兒之病,初不異故也。
五痔便血失屎 氣,灸百壯,在脊窮骨上赤下白處。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