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發背】
徐符卿年逾四十,患發背,五日不起,肉色不變,脈弱少食,大便不實。
但以疽未潰,脈先弱,難於收斂,用托裡消毒二劑,方起發。
彼惑一嫗言貼膏藥,服攻毒劑,反甚,背如負石。
復請治,遂以隔蒜灸三十余壯,云背不覺重,但癢痛未知。
更以托裡藥,知癢痛,膿清。
仍以前藥倍加參、 ,佐以薑、桂,膿稍稠。
又為人惑,外用豬腰子貼抽膿血,內服硝黃劑,遂流血五六碗許,連瀉十行,腹內如冰,飲食不進。
不得已連診之,脈遽脫,已不可為矣。
蓋其症屬大虛不足之甚,雖一於溫補,猶恐不救,況用攻伐之劑,不死何俟?
顧浩室年逾四十,患發背,治以托裡藥而潰。
忽嘔而瘡痛,胃脈弦緊,彼以為余毒內攻。
東垣云:嘔吐無時,手足厥冷,臟腑之虛也。
丹溪云:潰後發嘔不食者,濕氣侵於內也。
又云:膿出而反痛者,虛也。
今胃脈弦緊,木乘土位,是虛明矣。
欲以六君子東加酒芍、砂仁、藿香治之。
彼自服護心散,嘔愈甚。
仍用前藥,更以補氣血藥,兩月而愈。
大抵濕氣內侵,或感穢氣而作嘔,必喜溫而脈弱,熱毒內攻而作嘔者,必喜涼而脈數,必須辨認明白。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