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發背】
《圖經》云:薜荔治背癰。
頃年寓宜興懸張鎮,有一老舉人教村學,年七十余,忽一日患發背,村中無醫藥,急取薜荔研爛絞汁,和蜜飲數升,以其渣敷瘡上,後以他藥敷貼遂愈。
醫者云,其本蓋得薜荔之力,乃知《圖經》所載不妄。
(本草) 郭戶為予言:鄉裡有善治發背癰疽者,於瘡上灸之,多至二三百壯,無有不愈。
但作艾炷小,則人人不畏灸,灸多則效矣,蓋得此法也。
然亦不必泥此。
近有一醫,以治外科得名,有人發背,瘡大如碗,有數孔,醫亦無藥可治,只此艾遍敷在瘡上灸之,久而方痛,以瘡上皆死肉,故不覺疼也。
旋以藥調治之愈,蓋出於意表也。
(《百乙方》) 治發背初作,取水蛭置腫上飲血,腹脹自落,別換新者。
脹蛭以新水養之即活矣。
吳內翰《備急方》云:其侄祖仁,一日忽覺背瘡赤腫如碗大,急用此治之,至晚遂安。
(《百乙方》)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