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初生】
夏令受熱,昏迷若驚,此為暑厥,即熱氣閉塞孔竅所致。
其邪入絡,與中絡同法。
牛黃、至寶丹,芳香利竅可效。
神蘇以後,用清涼血分,如連翹心、竹葉心、元參、細生地、鮮生地、二冬之屬。
此症初起,大忌風藥。
初病暑熱傷氣,竹葉石膏湯,或清肺輕劑。
大凡熱深厥深,四肢逆冷,但看面垢齒燥,二便不通,或瀉不爽為是,大忌誤認傷寒也。
秋深初涼,稚年發熱咳嗽證,與春月風溫異。
但溫乃漸熱之稱,涼即漸冷之意。
春月為病,猶冬藏固閉之余,秋令感傷,恰值夏月發泄之後,(徐靈胎曰:通人之言。)
其體質之虛實不同,但溫自上受,燥自上傷,理亦相等,均是肺氣受病。
世人誤認暴感寒,混投三陽發散津之屬,僅一二劑亦可。
更有粗工,亦知熱病,與瀉白散,加芩、連之屬,不知愈苦助燥,必增他變。
當以清涼甘潤之方,氣燥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爍胃汁。
秋燥一症,氣分先受,治肺為急。
若延綿數十日之久,病必入血分,又非輕浮肺藥可醫。
須審體質症端,古謂治病當活潑潑地為盤走珠耳。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