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疹】
沈明生治沈翰臣婦,咳嗽發熱。
或認為不足,遂用六味地黃湯以滋陰分,既而咳逆更劇。
診之,脈浮且數,風熱乾乎肺家,宜用疏表之劑。
服下,遍身發出紅疹。
二劑咳瘥緩,而仍未透,更用辛涼等味以清表熱。
仍嗽,復作瀉不已,咸歸咎寒涼。
沈笑曰:非也。
肺受風邪,邪變為熱。
經云:邪並於陽,則陽熱而陰虛。
始則疹在欲出未出之際,火上炎於手太陰而作嗽,今則疹在欲收未收之時,熱下移於手陽明而作瀉,是屬斑疹家常候,何足怪乎?
行且止矣。
果越兩日,而嗽寧瀉止,身涼疹退。
按斑疹之候雖異,斑疹之治略同。
是歲丁未濕土司天,而春夏之交,燥旱殊甚,蓋猶襲乎昨歲燥金在泉之余氣耳。
是以初當涼解,而不利乎溫散;
次當寒潤,而不利於溫補。
六味地黃丸之屬,雖若相宜,然質濁味濃,不惟不能達表,抑且錮蔽外邪。
施諸疹退而余熱未清之時,稍為近理。
今初熱始嗽,輒為用之,是非滋陰,乃滋害也。
況以丸為湯,已非古人本意,而專投泛用,尤乘病變之機。
自來善用六味者,(何曾善用,止可謂之濫用。)
無過薛立齋。
假使九原可作,視近日之湯法盛行,能無掩口葫蘆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