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經水】
沈堯封曰:《素問》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二陽指陽明經言,不指臟腑言。
二陽之病發心脾者,陽明為多血之經,血乃水穀之精氣,藉心火 煉而成。
憂愁思慮傷心,困及其子,不嗜飲食,血無以資生,陽明病矣。
經云,前陰總宗筋之所會,會於氣衝,而陽明為之長。
故陽明病則陽事衰,而不得隱曲也。
太衝為血海,並陽明之經而行,故陽明病則衝脈衰,而女子不月也。
又寇宗 曰:童年情竇早開,積想在心,月水先閉。
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耗竭,故經水閉也。
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
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
嗽既作,則水氣竭,故四肢乾。
木氣不充,故多怒,髮鬢焦,筋痿。
五臟以次傳遍,故不卒死,然終死也,比於諸證最為難治。
按:此條亦從《金匱》虛字內分出,但所愿不遂,相火必熾,非補水無以制之。
六味地黃丸湯補陰瀉陽,固是妙法。
然脾虛食減,尚嫌地黃膩膈,炒枯可也。
不然,以女貞子易之。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