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前陰】
擬用河間桂苓甘露飲意,或主崇土勝濕之說。
余力持不可,乃復進前日藥一劑,次日痰中見血甚多。
此濕熱熏蒸,自氣及營也。
以知、柏、生地、犀角、鱉甲、白芍、苡仁、貝母、石斛、茅根、麥冬、滑石、梔子、藕汁、童便,投之而止。
逾數日又吐,且肢冷自汗,心餒畏脫,合家皇皇,或議投歸脾。
余堅執前議,仍投前藥二劑,血果止。
余思血之復吐,由於氣分之邪擾及營分。
今欲清氣道之邪,必先去其邪所依附之痰,因投滾痰丸三錢,得下泄一次,病者云四十日來未有之通暢也。
連投數日,始解膠痰黑矢多遍,而小便亦漸清長,寢食漸安。
惟下部之腫如故,或議用實脾行水之法。
余曰:諦審脈症,病不在脾,況善飢便燥,口濁溺多,方患其轉消症,亟投甘潤之不遑,惡可滲利傷陰、補燥劫液耶?
腫勢之來,良由濕熱所釀之痰飲。
即誤補而痞塞中焦,復妄攻以流竄墜絡,所謂不能一蕩而蠲,勢必旁趨四射者也。
會又咳痰帶血,而精神飲食如常,與甘露飲加藕汁、童便,四劑而止,咳嗽亦安。
於是專治其下部之腫以固本,加知、柏、貝母、花粉、旋覆花、橘絡、絲瓜筋、羚羊角、楝實、蔥須、大豆卷、黃芩、薏苡仁、竹瀝,出入為劑,二三帖腫處癢甚,搔之水出如汗,而作蔥氣。
六七日後,兩腿反乾瘦燥痛,腎囊亦隨之而消矣。
蓋寒濕則傷陽,熱濕則傷陰,血流皆陰也。
大用甘潤,尚且腫消,後乾痛咽燥,設投燥脾利水,當何如哉?
善後之法,宜滋養血液,少佐竹瀝,以搜絡中未淨之痰,庶免為異日之累。
如法服之,竟無消渴之變而愈。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