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前陰】
前陰
朱丹溪治吳江王氏子,年三十歲,忽陰挺長腫而痛,脈數而沉實,用朴硝荊芥湯浸洗,又用三一承氣湯大下之,愈。
(《本草綱目》。)
姚蒙字以正,巡撫鄒來學嘗使視脈,蒙既敘病源,因曰:公根器別有一竅出汗水。
來學大驚曰:此隱疾何由知?
蒙曰:以脈得之。
左關滑而緩,肝第四葉有漏洞下相通。
來學改容謝。
(雄按:左關候肝是矣,何以滑緩主漏洞而斷其在某葉?
此皆史乘夸美之詞,何必選耶?)
薛立齋治一婦人,陰中腫悶,小便澀滯,兩脅作痛,內熱晡熱,月經不調,時或寒熱。
此因肝脾鬱怒,元氣下陷,濕熱壅滯。
朝用歸脾東加柴胡、升麻解鬱結,補脾氣,升元氣;
夕用加味逍遙清肝火,生肝血,除濕熱。
各數劑,諸症悉愈。
又用四君、芍、歸、丹皮調補肝脾,而經水如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