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腫脹】
余診之,脈果弦細沉兼數,舌絳口乾,腫處赤痛,溲少而熱,乃陰虛肝熱也。
清潤不遑,未可因其起於霉雨之時輒用溫燥也。
與白頭翁東加金鈴、銀花、梔子、元參、丹皮、綠豆,數服而症減知飢,漸佐養血充津而愈矣。)
馬元儀治華氏子,患腹脹已三月,形色憔悴,而脈沉微。
治者但謂邪氣盛,不知其正氣虛也。
《靈樞》曰:脈之應於寸口,其大堅以澀者,脹也。
《素問》曰:征其脈與色俱奪者,此久病也。
今兩脈微弱無神,面色不華,肢體倦怠,其初亦邪正相搏而成。
治者但責其實而忘其虛,攻伐過多,始則邪氣當之,繼乃轉傷元氣,運化失職,升降不利,熱者變寒,實者變虛,而病機遷矣。
經曰:足太陰之別,公孫虛則鼓脹。
又胃中寒則滿脹。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