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下血】
聶久吾表侄,年三十,初咳紅,服滋養清涼而愈。
忽大便下血,血在下為順,勿遽止之,半月後,用新制臟連丸與服之愈。
川連為末,酒拌入豬大腸,韭菜蓋蒸爛,搗勻晒乾仍為末。
每連一兩,入側柏葉、當歸末各二錢,和勻,米糊為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或白湯下二錢五分。
魏玉橫曰:趙正為室人,年近四旬,便血,面黃肢腫。
凡補氣補血,及氣血兩補,升提固澀,涼血溫中之劑,莫不備嘗,而歸脾為多,均罕驗。
方書謂糞前血,其來近,糞後血,其來遠。
今則二者皆有。
脈之,關前盛,關後衰,且弦且數,曰:此非脾不統血也,乃肝木挾火上乘於胃,血因之上逆,以病患肺氣強,不為嘔血,反側溢入於大腸而為便血。
故有時血先注,渣滓後注,則便前有血;
有時渣滓先注,血後注,則便後有血;
有時渣滓前後與血俱注,則便前後俱有血。
蓋陽明為多氣多血之府,血去雖多,而不甚困也。
第峻養其肝,使不挾火上逆,血自止矣。
與生地黃、熟地炭、白芍、棗仁、杞子各五錢,炙甘草、酒黃芩各五分,川楝肉一錢,八劑全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