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下血】
行則不塞,古人治痢必先下之,亦此意也。
用桃仁承氣東加丹皮、五靈脂、荷葉蒂,水煎夜服之,五更下黑瘀半桶。
復索下藥,曰:姑以理脾藥養之,病根已動,俟五日再下未晚。
至期復用下劑,又去黑瘀如前者半,繼以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調理全愈。
吳孚先治賴思誠,大便下血已十有六月,諸醫無功。
診得右寸實數,大便如常,是實熱在肺,傳於大腸。
與黃芩、花粉、山梔、麥冬、桔梗,清其肺熱,不數日其病如失。
前治不效者,俱就腸中消息故耳。
李士材治學憲黃貞父,下血甚多,面色萎黃,發熱倦怠,盜汗遺精。
診之曰:脾虛不能統血,腎虛不能閉藏,法當以補中益氣。
五帖並而進之,十日汗止,二十日血止。
再以六味間服,一月而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